在协商的整个过程中,戴蒙都不曾离开他的办公桌,他一直在聆听摩根大通各部门主管的建议。他所关心的就是他们所关心的,而且,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政府,他也觉得自己对员工和公司要负责任。如果他放弃了这起收购,那么摩根大通就会发现自己的发展步履蹒跚,而且美国的金融体系将陷入更糟糕的处境之中。“在这起收购中有很多问题,”他说。但是,最后交易达成了:“我们靠我们信赖的员工作了尽职调查,我们把风险保证金计算到收购价格中,而且我们拥有并购第二天就可以上任的主管。”这就是作出关键决定的基本要素。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戴蒙是一位真正的关键人物——他专注于并购,在评估贝尔斯登资产时严格保持专业水准,全身心投入到当时的并购过程中,并且对损害公司利益的风险保持危机感。他本人也愿意为所作所为承担责任,他知道他要从根本上对股东们负责。
当收购贝尔斯登的消息在3月17日星期一宣布时,贝尔斯登的所有权被转让,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摩根大通是如何收购的。这起收购说服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财政部愿意承担贝尔斯登账目上的290亿美元垃圾股的损失,并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收购总价只比这家拥有84年历史的公司的市中心办公楼的价格高一点点。但这么说是过于简单化了。戴蒙已经承担了贝尔斯登账目上3 000亿美元资产的责任。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还留给摩根大通大约1.3万名员工。他在金融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承担了这一切。令贝尔斯登陷入困境的信贷危机还在加剧,戴蒙的声誉也全都联系到这起交易的结果上了。
6个月后,也就是在9月15日星期一,美国银行宣布将要以5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林证券。也是在同一天,第三家公司,雷曼兄弟公司正式宣布破产。起初,肯?刘易斯看起来像是英雄。当然,他以每股29美元,或者说是以70%的市场溢价收购了美林证券在上周五就已停盘的股份。这对于美林证券在2007年创下了每股98美元的高价来说,可以说是打了很大的折扣,但是很多人猜测美林证券将成为下一个倒闭的公司,那时美国银行所收购的美林证券的资产价值下降了很多。但是刘易斯称这次并购是“一生中的战略机会”,而且它看起来也很像是。美国银行拥有遍布全国的银行分支机构,但是却没有和美林证券的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同等水平的业务。从表面来看,这是一笔黄金交易。
“首先,很明显美林证券不仅仅是一家投资银行,还是世界上最好的财富管理公司。”那天刘易斯说,“我们面临的挫折,我想是,我们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将让我们解决并且帮助我们立即创建一家本来需要耗费数十年才能建立起来的公司。我们将经历一段时间的沮丧,但是不久之后就会有变化。那时,你就会喜欢这笔交易了。”
投资者们都反对收购。从第一天开始,他们就不想做这笔交易。虽然刘易斯极力强调这笔交易多么合适,以及这家公司具有所拥有的业务同美国银行的业务毫无交叉的优势,投资者们还是在其中看出很多问题。并购当天,股市收盘时,美国银行的股票价格跌了20%,使其资产损失330亿美元,相当于收购美林证券的价格的2/3。受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的影响,道琼斯指数平均下跌504点,即价值亏损4.4%。美国银行的并购应该说是股市的利好消息。在刘易斯看来,这笔交易将美林证券公司拯救了,使其免于像雷曼兄弟公司那样破产的命运,而且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他太急于说出这些话了,说他们不需要政府资金的救助,这是对摩根大通的猛烈一击,因为摩根大通迫使政府将贝尔斯登的坏账算到了美国纳税人的头上。刘易斯还在庆功会上指出,他们发起这起收购“绝对没有来自政府的压力”。这是对已经不复存在的各家纽约精英银行的侮辱,对收取美国纳税人钱的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银行的卑躬屈膝。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美国银行,独自完成了这笔交易。突然,这家过去以收购一系列南部银行闻名的银行成为纽约市的金融大玩家。
但是,棘手的事情还在收购的细节中。从出价、整合到尽职调查各个环节来看美国银行对美林证券的收购,都会发现这起收购和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的过程明显不同。其一,美国银行支付溢价给一家公认为脆弱得不堪一击的公司。任何高于美林证券股价的报价都可以说是太高了。其二,整合的问题中存在风险:总部在夏洛特的美国银行已经对他们收购的公司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工作。美国银行付出多年的努力来使其标志遍布波士顿舰队银行的各家分行,我2007年还住在波士顿时,在这家银行进行一次支票兑现就需要10多天。而在该城市只有少量分行的花旗银行,支票兑现当天就可以完成。
然后就该说到刘易斯本人了。尽管他经营了全美资产第二多的银行,但他还是被排除在纽约银行业精英之外。他缺乏那些精英们的高贵血统,毕业于佐治亚州的学校,起步于信贷职员,而不像其他人那样毕业于美国常春藤院校,并投身于投资银行,而且他的银行进行的交易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存款和借贷业务。这就是收购的第三步——做到尽职尽责——的原因。美林证券的交易并不是强加给美国银行的,就像贝尔斯登是美国政府主动要求摩根大通收购那样,而是以夏洛特为总部的美国银行的银行家们通过全面审核美林证券的账目后,自己作出的决定。但是这起并购发生的一年后,詹姆斯?B?斯图尔特在《纽约客》杂志上撰文写他想象出的收购协议签署前的几个小时发生的事情的细节。美林证券的总裁约翰?塞恩和他的副手们早上7点半到达美国银行的法务部办公室,准备签署并购文件。斯图尔特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