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节:自制力:“有所不为”比大胆冒险更难得(10)

临场发挥的技术 作者:(美)保罗·沙利文


当律师们还在审核细节问题时,塞恩和刘易斯进入了一间小会议室等待签署并购协议的消息。桌子上已经提前摆好了一瓶冰镇香槟和两个玻璃杯,为了庆祝协议的顺利签署。塞恩觉得他为美林证券的所有股东们作了最好的选择。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刘易斯变得有些不耐烦,打电话催了好几次签署的文件是否准备好了。最后,刚好在下午1点前,文件被送到了他们面前。两位分别代表美国银行和美林证券签署了协议,然后倒香槟庆祝。两个人都没提到任何关于美林证券在合并到美国银行后的前景问题。“我非常期待和美林证券的伟大合作。”刘易斯举起酒杯说。他表情很痛苦。香槟有点温热。

为什么刘易斯没有监督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起收购的最后细节呢?为什么当他的律师们在努力完善一份重要的协议时,他却袖手旁观,而不是确信这笔交易中的一切细节都正确呢?刘易斯和塞恩走进这个房间,是因为即将准备签署协议,但是很明显,有些事情使其受到了耽搁。刘易斯本应该意识到有些方面出了问题。这与戴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在签署收购协议之前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的办公桌,他一直在和他的部下、盖特纳以及鲍尔森沟通。他在还没有签署协议时根本没打算去开香槟庆贺。

细节决定成败

之后的一年,两位都接受了公众和政府对这两起收购的审查,却是以不同的方式,就像他们此前评估各自的并购交易那样不同。戴蒙愿意承担在极端压力下作出决定的全部责任,而刘易斯却试图推脱责任。让他们两位成为有趣的对比对象的不单是经济危机前后两位所经营的银行的排名的变化,还有他们相似的职业背景。两位都是白手起家创建了金融行业顶尖企业的魅力型领袖人物。戴蒙在桑迪?韦尔主管的花旗集团获得了在银行业工作的初步锻炼;刘易斯在国家银行(也就是日后的美国银行)休?麦科尔手下接受了锻炼。但是戴蒙和刘易斯所走的路和他们的指导者截然不同。

桑迪?韦尔从巴尔的摩的一家叫做“商业贷款”的小公司起家,创建了花旗集团,他很少违背他的布鲁克林人传统,即使他们建立了康奈尔大学。他的每起收购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花旗集团,都是要缩减成本、增加利润,并且严厉而不懈怠地坚决执行这两点。他收购的公司有:海湾保险公司,派美雅寿险公司(Primerica,该公司拥有史密斯–巴尼公司),旅行者保险公司希尔森雷曼金融服务公司(Shearson Lehman),所罗门兄弟公司,最后是花旗银行。他这么做首先是使业务经营得更加高效,然后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当他完成他的计划后,他的公司的客户就可以在同一家“金融超级市场”上同时办理存支票、卖股票、买保险等业务。“金融超级市场”这个词本身,也与韦尔和花旗集团有了密切联系。当他开始实施他的收购计划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还禁止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在同一家公司开展,但他通过成功的游说推动了这一法案的修改。

休?麦科尔拥有相似的收购经历,最后成立了美国银行。他出生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本顿维尔,接受了位于查珀尔希尔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教育。他开始就是想要建立一个全国的银行分支网络,能够大量汇聚存款,实现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商业银行服务。他以北卡罗来纳国家银行作为平台,不断收购南部其他一些小的地区性银行。他是寻找交易的好手,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手中购买陷入困境的银行,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借贷崩溃时期获利,以相当便宜的价格收购200家倒闭的储蓄借贷银行。他的重大成就是在1999年收购了以旧金山为基地的国家银行。该银行在经历了95年的风雨后,因为对冲基金问题造成了巨大的借贷亏损而遭受重创。在这一系列并购结束后,麦科尔拥有了一家庞大的商业银行,它的核心就是为整个地区的人们提供存取款、借贷等金融服务。它所面临的最大的障碍一直是,之前从没有过各自独立的银行被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各个部分相加并不等于可以建立一个运行良好的整体。韦尔和麦科尔策略的不同就是,花旗是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使其实现多样化的,而美国银行则通过地区分布使其实现多样化。

那么这其中他们的副手们都做了什么呢?戴蒙是关注细节的人。他负责整合韦尔收购过来的不同公司,然后使其在合并后正常运作。刘易斯是麦科尔的学徒,跟随在他的身边,看着他不断收购,就像是不断地垒砖砌墙而不去管颜色搭配一样。最大的区别是,韦尔在创建花旗集团一年后解雇了戴蒙,而麦科尔在2001年让位,刘易斯被提升到最高职位。是戴蒙的被解雇让他成了关键人物吗?是刘易斯职业生涯的一路顺畅让他更自鸣得意,最终导致他在收购美林证券交易中作出错误决定了吗?更有启示意义的是两个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的关键时刻是怎么做的——戴蒙在芝加哥的拼搏之路和刘易斯在麦科尔退位后巩固权位之路。

在金融界,戴蒙从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地说话,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当大多数主管们围绕着令人恼火的话题讨论不休时,比如他们为什么离开了某家公司,戴蒙从不参与。他只是说1998年11月韦尔解雇了他。那个时候他非常痛苦。戴蒙自从1982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就把自己的未来系在了韦尔身上,而且拥有不错的薪酬。当韦尔接管商业贷款公司时,戴蒙30岁,被任命为首席财务官。他们在一起组成一个强大的团队,韦尔对那些收购交易信心十足,戴蒙负责收购及合并的各种细节。(韦尔从没有给出解雇戴蒙的原因,但外界盛传的是戴蒙拒绝提升韦尔的女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