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茅以升:造桥炸桥皆因爱国(1)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大师生平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茅以升早年就学于南京思益学堂,1905年考入江南商业学堂,毕业后进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次年获得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得梅隆大学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被称为“茅氏定律”,并因此获得了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回国后,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担任教授、副主任兼总务主任。以后历任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等。建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等。作品主要有《中国古桥技术史》《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茅以升文集》等。

勤奋少年胸怀天下

1896年,茅以升出生在江苏镇江一个经商世家。祖父是清末举人,思想很进步,积极支持革命,曾经创建了《南洋官报》,是镇江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到了南京居住。

茅以升3岁时就开始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6岁时,他和别的孩子们一样进入私塾读书。1903年,7岁的茅以升进入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学习。茅以升从小非常好学,善于独立思考问题。1906年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乡亲们挤在文德桥上看比赛,由于文德桥年久失修,再加上上去的人太多,桥突然坍塌,砸死、淹死不少人。当时茅以升闹肚子,没有挤上去,才幸免于难。这件事情深深震撼了茅以升的心。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造出结实牢固的桥,让此类事件永不再发生。从那以后,只要看到桥,茅以升都会认认真真地从桥面观察到桥柱,不管是石桥还是木桥,从没有忽略过。进入学堂之后,茅以升在书本上看到了很多关于桥的文章和段落,他都抄在本子上。时间一长,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少年时代的茅以升,除了喜爱自然科学外,还爱好古典文学。他对《水浒传》和武侠小说很感兴趣,常常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常以背诵诗词为消遣,每天早上,都会背诵古诗古文,不论刮风下雨从来没有耽误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不但能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即使对先秦的散文也能背诵十多篇,因此增强了记忆力。

一次,茅以升的祖父练习书法,当时写的是《东都赋》,当爷爷写完之后,茅以升竟然能倒背如流。祖父非常兴奋,一个劲儿地夸奖茅以升记性好。茅以升善于抓住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来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据说他对圆周率非常感兴趣,能背到小数点后一百多位。

他用顽强的意志创造了奇迹

1911年,15岁的茅以升升入唐山路矿学堂攻读土木工程系。那年秋天,辛亥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很多青年学生投笔从戎,血气方刚的茅以升也蠢蠢欲动。就在他进入大学后的第二年,孙中山来到唐山路矿学堂演讲。听了孙先生的精辟言论,茅以升更加坚定了“工程建国”的道路。从那以后,茅以升学习更加刻苦,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五年内,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这在唐山路矿学堂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之后,在清华学堂的积极努力之下,茅以升被官费保送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茅以升极其优异的成绩让学校的教授大为震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