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胡适一方面写信给冬秀,勉励她多读书识字。另一方面,也寻找别的理由,来自我宽解,认为旧婚约“名分”已定,“亦往往能长成真实之爱情”。他在《病中得冬秀书》诗中写道:“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这首诗十分准确地抒写出了他徘徊于西方自由与东方礼教之间的极其矛盾和无可奈何的心境。胡适幼年丧父,是母亲一手将之抚养成人,母亲对他的影响使他想冲破而又无法冲破。胡适虽主张婚姻自由,但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和江冬秀走完了辉煌的一生。
舍爱求名,劳燕双飞
1923年的夏天,三十出头的胡适到杭州疗养,住在烟霞洞,而曹佩声,也就是胡适三嫂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当时正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边,两人相逢,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很快二人陷入了感情的漩涡。
然而两人一个是“使君有夫”,一个是“罗敷有夫”。在这种情形之下,曹佩声决然地向自己的丈夫提出了离婚,而且很快办妥了离婚手续,而胡适却面临着一道棘手的难题。他的妻子江冬秀不是个普通的旧式女子,也不是软弱可欺的妇女,她为此事常同胡适吵闹,有一次竟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上掷去,幸亏没有掷中。当时的胡适名气已经很旺了,可名气与爱情两者不可兼得,最终胡适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挚爱。
这样一来,对曹佩声的打击很大,但她仍在情场失意的情况下发奋读书,后留学美国。真可算得上,“孔雀东南飞”,一段恋情就这样夭折了。不过在曹佩声留学期间,为表达自己对这段感情的遗憾和怅惘之情,胡适亲笔为之写了一首情诗: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留学美国,被苹果难倒
胡适一生荣获36个博士学位,可谓是才高八斗,智慧过人。可是他初留学美国时,却被苹果难倒了,于是乎改了行。
胡适一生以文学、哲学研究闻名天下,怎么会和苹果结下关系呢?原来胡适到美国留学时,刚开始选的是康乃尔大学的农学系。康乃尔农学院要求学生必须实习各项农事,包括洗马、套车、驾车等,还要下玉米田。胡适对这些都有兴趣,还能应付,可是到了苹果分类时,胡适遇到了难题。三十多种苹果,对美国农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二三十分钟就可分门别类,弄得一清二楚,真是小菜一碟。可对于胡适来讲,花了两个半小时,却只能分辨出20种,真是丢脸啊。
胡适当初为什么要进农学院呢?他真的想研究农学吗?不是的。胡适在宣统二年获奖学金出国留学,因家道衰落,经济较紧张。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除学费,所以胡适想节省学费,接济家庭。谁想未被一分钱难道的英雄汉,却败给了不起眼的苹果。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变转学了历史、文学,后名闻天下。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华裔美国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袁同礼考证过胡适的学位,胡适共得博士学位32个,但胡适自称有36个。胡适50岁时,他老家安徽绩溪为庆祝这位在海外为国效力的“博士爷”50岁大寿,由县长朱亚云出面,制作了一块“持节宣威”横匾,率乡绅们,浩浩荡荡送到上庄村胡氏宗祠悬挂,并将上庄村改名为“胡适村”,足见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