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悲鸿:慧眼识英才的画坛伯乐(1)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人物索引】

徐悲鸿(1895-1953),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学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三请齐白石

徐悲鸿以画马驰名当世,齐白石以画虾名扬海内。他们是挚友,都擅长写意画,一个画马,一个画虾,各具神采。

徐悲鸿不仅爱画千里马,而且识“千里马”。1929年,徐悲鸿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当时,齐白石已经是67岁,而且是木匠出身,但他的作品既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不落窠臼,富有生气与情趣。他画的虾、螃蟹、青蛙、蜻蜓等,妙趣横生、活灵活现,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令人遐想无际,回味无穷。但齐白石既无文凭,又没有漂洋过海镀过金,因此,不受当时的人看重。徐悲鸿慧眼识英雄,他认为在当时国画界,齐白石的画乃是一股清泉,可以一冲画坛死水。徐悲鸿不顾学院内各种势力阻拦,曾两次请齐白石“出山”担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时,齐白石两次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

没料到,刘备三请诸葛亮,徐悲鸿也三请齐白石。齐白石深受感动,只好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苦衷:“徐院长,不是齐白石我拉架子,而是不能为之呀!我不仅没有进学堂读过书,而且连小学生也没有教过,怎么能教大学生呢?再加上我这把年纪,摔个跟头就爬不起来了。因此,不但为你帮不上忙,还会给你增添许多麻烦,我于心不忍啊!”

徐悲鸿说:“你的画好,你的画可以为人之师。你只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就行了。”徐悲鸿这一片诚心终于说动了齐白石,最后,齐白石终于被说服,被感化,非常高兴地担任了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第二天早晨,徐悲鸿亲自坐马车来迎接齐白石;上完课,又用马车亲自把齐白石送回家。来到家门口时,徐悲鸿搀扶着齐白石下了车。齐白石被徐悲鸿的一举一动深深感动,禁不住眼含泪水。于是,齐白石“出山”了。自从齐白石有了大学教授头衔后,他的画也就能卖出好价钱,北京城也知道有个齐白石了。

齐白石没有辜负徐悲鸿对他的信任与期望,任教期间,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受到了师生们的敬仰。然而在那时,徐悲鸿聘请齐白石任教授一事,不但引起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流言蜚语,还引起了顽固分子的非难,但徐悲鸿一点也不以为然。

机缘巧合,与马结缘

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声声,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据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一书中回忆说:一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非常爱护马,马养得非常好。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徐悲鸿喜欢这样对马好的好人,他走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这个给你。”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的。要知道,在当时徐悲鸿的一张画就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