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薪1美元的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3)

清华传奇 作者:吴清军


布隆伯格到两家公司都进行了面试,由于他想在高盛做销售和交易,而且还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于是被邀请到了纽约,介绍给了古斯塔夫·列维,他是公司的一位灵魂人物。

“迈克,这是列维先生。”站在布隆伯格面前的人虽然友好但却有点疏远。他的朋友熟人都是世界政治和金融巨头,布隆伯格跟他握了手,由于当时布隆伯格并不了解他的重要性,也就没有特别关注他,人们叫他古斯,是华尔街顶尖的套汇专家,而且他还是一个慈善家,报纸上说他做了很多大事情,直到他死后几十年,人们仍然尊他为一名有创意的银行家、值得信赖的顾问以及杰出的冒险家。后来才知道了这些,可是已经晚了,布隆伯格真希望能有足够的智慧去问他一些问题,并能和他合作一起做事,可是在他死前布隆伯格的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

接下来,布隆伯格来到了另一家公司—所罗门兄弟与哈兹勒公司面试。当时哈佛的毕业生中,仅有布隆伯格是答应来这家小证券交易公司面试的,由于考虑到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的光辉头衔,他们的人事经理领着我到处看,这时一个只知道叫比利的人过来和布隆伯格聊上了天,聊学校、纽约、天气什么的,他看上去很友好,也很随和。

两家公司,我开始不知道该作何抉择,一个公司里我可以直呼其名,叫高级合伙人的名字“比利”,而在另一个公司里却有着我所讨厌的高人一等,于是我知道我该去哪儿了。

来到所罗门公司便开始了正式工作,按不是跟着所罗门本人,而是3个其他的人:销售部经理、股票交易的头儿和所罗门公司的二号合伙人,他们都是商场里的精英,也是我从商事业上的启蒙者。

大展拳脚,创造自己的一片天

布隆伯格生命中的前24个年头都是在为打入华尔街做准备。他在那儿生活了15年,最后被所罗门兄弟公司炒了鱿鱼。这样,在他39岁的时候,他生命中的第三个阶段就要拉开帷幕。他父母教给他的价值观,口袋里装着1000万美元,怀着受挫的自尊心及以此为基础的自信心,从头做起,圆伟大的美国梦—自己创业。

工作过去一直是,而且将来还是布隆伯格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热爱工作。即使是在工作了整整30年后的今天,他早上醒来时仍盼望着投入工作,去创造某些东西,去跟最强的对手竞争,去建立同志般的友谊。布隆伯格觉得,不管你是从事商业、学术、艺术、宗教还是其他什么行业,只有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去,而不是做一名旁观者,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不是每个人都有享受这种快乐的机会。然而,要是你有这个机会而不利用,那将是多么可惜!有人曾引用布隆伯格这句话:“我最喜欢的是星期天晚上,因为第二天一大早醒来后我将在办公室度过5个快乐的工作日。”

布隆伯格是在跑步时,想着开公司的事儿。布隆伯格一直反问自己,应该干哪一行?考虑到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本开办钢铁厂,他把这一行排除在外;他天生没有音乐细胞,所以无法搞词曲创作;对政府部门没什么耐心,因此他只能远离政治。要不要开一家证券交易公司跟老同事竞争呢?自己干够了那一行,算了吧。布隆伯格这样说服了自己。凭借他的财力物力、工作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关系网,他能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又把他带回到华尔街。很显然,他觉得,经济正在转型,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他的才能、经验、资金,以及美国经济提供的契机—这一切都可以结合在一起。于是,布隆伯格想开一家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公司。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比他更好的交易人员和销售人员,有比他更好的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家,但是,没有人像他一样既懂证券和投资业,又知道如何让科学技术在这两个领域里提供服务。

布隆伯格又意识到,他必须寻找一种有附加价值,最好是现在尚无人从事的服务业。他设想这一服务业应该是建立在大量的证券信息的基础之上的,它能让人们选择他们认为最有用的信息,也能向人们提供计算机软件,这些软件简便易用,不是数学专家也能用这些软件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分析。市场上正缺少这一项服务。一些大的投资银行已建立了内部信息系统以满足这一需要,想要成功就必须有远见和设想,而且设想中的东西必须是大家买得起的,实用的,也是顾客所需要的。有了设想,就动手干起来了。

在公司成立之后不久,他们做了一些咨询工作。这使他们有了现金收入,使公司有机会曝光,而且还使公司在华尔街有了正式地位,这种正式地位在后来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客户。随着咨询工作而来的是我们第一笔销售—对美林公司。

这家公司的资本市场部的3位负责人山姆?亨特、杰利?凯尼和杰利?艾利让布隆伯格研究美林公司与它的机构客户之间的关系。于是布隆伯格就带领自己的工作人员跑了许多地方,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然后得出一些结论。而且,美林公司对他们的报告似乎相当满意,付给10万美元作为对6个月辛苦工作的报酬,还报销了他们工作中的开支。这笔钱对新成立的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好的开端。

那天,布隆伯格看到计算机屏幕在美林公司的办公室里亮了起来的时候,他心中还残存的一点关于布隆伯格是否能成功的疑虑也就消失了。他觉得做这个项目是挑对了,他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告诉自己说,终于又回到愉快的工作上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