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苏宁就借迁新址之机,在丁家桥建立了专营店,开展零售业务。当时,张近东一口气租下了两层总共2000平方米的地址,一楼1000多平方米就用于空调展示和零售。该店创下了当时业界的几个纪录,经营的品牌是行业内最多的,经营的面积也是最大的,并且专营店内被区分为国产和合资两个厅。
虽然,当时有人认为张近东此举纯属发疯,这样的店肯定会倒掉。但结果是,丁家桥店不仅很好地提升了品牌的形象,而且零售也不负众望。据介绍,该店销售额在最高时一年可达3个多亿。1996年5月28日,苏宁交家电公司正式迁往丁家桥。
在此之前的1996年3月28日,苏宁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扬州苏宁家电公司成立。这家公司不大,但对苏宁而言,其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标志着苏宁的步伐开始转向。
变革总是意味着要重新适应,特别是过去异常辉煌,如今却抛弃辉煌向未知领域进发,往往因巨大的心理落差而不能接受。虽然外部环境已渐趋恶劣,但大多数人还是像温水中的青蛙,不到危急关头,是不会正视自己危险的处境的。苏宁的第一次转型很多人不理解,不仅工厂不理解,连内部的员工也不理解,但是张近东还是顶住了压力,苏宁的批发部门被张近东强力压缩,把资源从批发部门撤出,集中转移到零售业务上来。
后来的事实证明,张近东的这一决策确实棋高一着,它保证苏宁避免重蹈郑百文那样的覆辙。但是如此的认识,如此的决断,也并非凭空得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张近东有着最切身的感受,同时也进行着最痛苦的思考。
当时,过去的盟友、合作伙伴纷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苏宁这样的大户擎起了“屠刀”。最开始,讲求信义的张近东很是不满,他一度在企业内部怒斥春兰是“土匪”,“占山为王,强大起来不顾虑别人的感受,太不仗义”。特别是当春兰领导人在私下里要求所有的经销商都不要到苏宁那里去进货,否则会受到处罚时,愤怒的张近东找到春兰空调的销售总经理屈伟,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都是你的经销商,都是春兰培养出来的,都是忠于春兰的,我觉得(你白天说那样的话)对我没有关系,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你不能把我们杀掉,明天我们这些全国经销商成为‘叛徒’,掉转枪口,全部对准你春兰怎么办?今天我们上万人都是卖春兰的,你不给我们卖,我们要生存,要吃饭,我们明天全部卖华宝、卖格力去,你春兰到时怎么办?”
提醒完了,现实的张近东还是在限制性颇强的合同上签了字。“生意还是要做的,只是做多做少的问题,春兰不让其做大,苏宁可以去寻找格力、华宝等其他深度合作伙伴。”
类似春兰这样的事情多了,在不断地被人牵制住手脚的时候,霸气的张近东不乐意了。特别是在1998年,不仅感受到了美的“砍大户”的做法,而且还发现,苏宁在过去的一年中做了美的两三亿元销售额,利润竟然是负的。
张近东有些抱怨地回忆起这段时间,别人都在赚钱的时候,自己卖美的居然卖了两三个亿还没有赚钱,反而亏损。张近东内心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现任苏宁电器副总裁的凌国胜也回忆说,那时“工厂的变化太多了,经常没有事先沟通就决定一些政策的措施,缺乏尊重,因此公司内部当时很有失落感,因为我们根本上是依赖工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