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峥嵘二十年:苏宁成长史(7)

苏宁仁帅张近东 作者:陈阳


苏宁这种向产业链上游渗透的做法引起了行业内非常大的震动。一些专家就简单地认为体现了商业流通业和制造业融合的趋势。但是也有专家清醒地认识到,张近东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其性格的直接反映,经历过“砍大户”的历史时期,要强的张近东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咽喉被扼在别人的手中。参股上游制造商,实际上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货源,通过这样一种资本的投入,起到的是创业初期“返季节打款”类似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加大与厂家进行博弈的砝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对苏宁进军制造业举动的误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2006年年末,苏宁旗下集信息技术、研发和家电制造为一体的爱普莱斯科技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公开资料显示,苏宁爱普莱斯科技工业园将建设成为一个以家用电器制造为龙头、集家用电器信息技术和高新科技产品研发为一体的研发生产园区。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形成100万台空调、100万台冰箱、100万台小家电等产品的年生产能力,预计能实现年销售收入356亿元。

但张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苏宁爱普莱斯科技工业园只是其“5315”工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建的15个物流基地中的一个,用于“物流、配套,给连锁业以强大的后台支持”。据2005年3月苏宁公布的计划,为期3年、由500个服务网点、30个客服中心、15个物流基地构成的“5315”工程,斥资为10亿元。

实际上,在2009年4月,笔者在对苏宁的参观访谈中发现,在爱普莱斯科技工业园,很大一片地被苏宁征用,但是还没有真正开发。倒是一条马路相隔的对面,苏宁的雨花台物流中心、后台服务中心、培训中心颇具规模。这和张近东的说法很是一致。

也许如今的苏宁已经再也不是原来的“小弟弟”了,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出色的管理团队都给予了原来那些以老大哥自居的家电厂商以非常大的压力。参股上游制造企业,或者说宣布进军家电制造业,对整个业界的触动都非常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对抗,苏宁在进军制造业这个话题上显得非常低调和谨慎。苏宁总裁孙为民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接地承诺:“我们绝对不涉足制造业。首先,我们对制造不专业。其次,制造业在中国是过剩的,一投资就会贬值,但我们投资一个店,只要位置好,它是增值的。从全球零售业的经验看,商业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品牌、管理上,对消费者而言,商业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其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上。因此,自有品牌在发达国家的零售企业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能它的销售占比不是很高,但是它的利润空间占了非常大的权重。我们已经有了较大的规模了,今后规模还会更大,必须用自有品牌来提高毛利率。没有它,企业盈利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不涉足制造业,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做投资。其实,投资也不是主导,我们更多地还是通过计划采购来提高毛利率。我们最强的两个武器,一是资金,二是计划订单,有了这两个武器,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而这种承诺也和张近东一直以来对厂商关系的理解是一致的。孙为民就表示:“我认为,厂商之间有分歧,大家都要反思。虽然说我们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但我们要问自己,是不是还有地方做得不够好?比如说,我们在区域市场的网络规划是不是科学合理,我们的店面资源是不是有效,我们的终端销售是不是高效,这些都是零售商要考虑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店铺里工厂的促销员占到了服务人员的70%,每个供应商都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方式、对顾客的服务方式、向顾客介绍解决方案的方式。这样一来,一旦管理不善就极有可能失控。美的的促销员不可能讲格力好,格力的促销员不可能讲美的好。那么怎么做到以顾客为中心呢?如果由我们统一提供服务,就会给顾客几套方案,顾客不想买进口的,我们就推荐合资品牌;不想买合资品牌,我们就推荐国产品牌。总之,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让顾客自己做出选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