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峥嵘二十年:苏宁成长史(9)

苏宁仁帅张近东 作者:陈阳


张近东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明确宣布了两个决定:第一,苏宁将空调经营转向为综合家电经营;第二,苏宁要走连锁化经营的道路。

张近东阐述自己的想法:“谁掌握了零售渠道,谁就扼住了市场的咽喉。因为,从生产到消费有一个完整的行业配套和供应链体系。随着供大于求的状况越明显,大家越关注下游,整机生产商、批发商就越依赖零售商,零售商就越依赖消费者。”

对经销商而言,谁拥有庞大的终端网络,谁就能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谁就拥有影响和控制市场的能力。

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1999年12月,在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淮海路,苏宁全资拥有的18层苏宁电器大厦隆重开业。当天南京新街口人满为患,大厦一天的营业额竟然达到数千万元。

在苏宁电器大厦,下面的7层全部都为商场面积,当时苏宁电器商场号称中国单店营业面积最大的综合电器零售商场。除了规模大之外,还在于其模式之新。在商场内部,全部实行自主经营,同时,经营项目为综合家电。

方向一定,就要马不停蹄地执行,以张近东的风格,断不会犹豫拖拉。在苏宁新街口的旗舰店成功开业后不到三个月,苏宁便开始着手全面制定和大规模实施全国连锁经营战略,开始了激动人心全国跑马圈地般的开店。

实际上,转型连锁、砍掉批发、专心零售虽然在张近东的头脑中已是势在必行,但是在公司的内部依然是争议多多。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张近东这般对产业的脉络熟稔于心,更无多少人拥有那种壮士断腕的决心。试想,苦心经营了七八年,规模已经达到十几个亿的批发业务说不要就不要了,任凭谁在感情上都难以立刻放下。如果说以前把业务重心进行调整,从批发向家电零售转变,还能让人喘口气,可这刚折腾完,就又要马不停蹄地转向全国性的连锁经营,苏宁真的能行吗?不仅企业外部的人对此议论纷纷,认为苏宁这是在搞发展上的“大跃进”,是头脑发热,企业内部也多有不理解。虽然在“遵义会议”上,张近东强行统一了行动,但是私底下还是有很多中高层有颇多疑虑。各种担心都有,有人怀疑苏宁转型后,人力、物力、管理体系和经验都欠缺,有人认为苏宁缺乏搞连锁的经验,应该等一等,看一看。各种观点不一而足。特别是那些业务层面的员工,很多都是做批发出身,几乎管理体系里边所有的人都是熟悉批发的,但是对于零售却不是太懂。零售复杂不说,量还小,但是张近东给的考核任务指标又丝毫没有因为转型为零售而减少,反而增加了更多,到底应该怎么做?

想,犹豫,讨论,但是没有执行,是出不来成果的,张近东的风格是想通了就先做,做了再说,有什么问题后头再来纠正。但是,他还是察觉到了公司内部对于批发业务的眷恋以及言语间流露出来的一种负面情绪。实际上,他也未尝不想保留老样子,但是一想到记忆犹新的“砍大户”,想到如果没有连锁零售,苏宁将依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将依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企业,将依然被别人扼住自己的咽喉,他就坚定了。在这个紧要的关头,犹豫、怀疑、瞻前顾后都是致命的,一不小心,某个危险的因素就会导致转型的失败。张近东看清了家电流通业实施连锁经营的迫切性,在这个速度制胜的年代,“醒得早,起得晚的人都是没有饭吃的”。

于是,他又拿出了自己那种霸王之气。2000年下半年,当还有人在谈论批发业务或者应该想办法保留下来,以避免经营上的风险时,张近东大光其火。在一次中高层的干部会议上,张近东直截了当地大声宣布:“搞连锁的事就这么定了,不准再议论,谁要是再议论连锁的必要性、可行性,我就先‘杀掉’谁!”

这是张近东在苏宁的发展历史上所放下的众多“狠话”之一,这句话当然也和其他的“狠话”一样,产生了张近东想要的效果,大家终于不仅在行动上还在意识上形成了在转型上的统一。这些狠话反映了张近东霸气的一面,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张近东做事绝不拖泥带水的风格。

实际上,除了这句狠话外,张近东在转型连锁这件事上没有少费嘴皮子,做了很多苦口婆心的劝说工作,讲形势,讲连锁的好处,而其核心的思想就是能够掌控自己的自主权,不会把发展的方向和进度掌控在别人手中。同时,他反复在外界向媒体和工厂企业宣讲苏宁要做自己的零售,自己断自己的退路。

2000年年中,苏宁召集原来的广大经销商培训、讲解,邀请他们加入苏宁的连锁发展计划。

2000年10月,苏宁十周年庆典前夕,张近东宣布“苏宁要用3-5年的时间建1500家店,实现年销售额300-500亿元,拿下全国电器销售7%的市场份额,打造全国最优秀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的‘跨世纪连锁计划’”。

豪言壮语让业界动容,也使得质疑声扑面而来,但是对于务实的张近东以及苏宁来说,行动是最好的回应。这之后,轰轰烈烈的全国范围内的开店运动就展开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