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从民营企业的角度来看,做慈善公益最初有两种主要动机。一种动机属于寻租补偿,就是政府给过我一个优惠政策,让我在这儿赚了5000万,为了对当地政府表示感谢,我就捐一笔钱办所学校。还有一种动机源于感恩,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过去在穷的时候没能力,得到过乡里乡亲的很多帮助,现在有能力了,回过头来用捐款的方式表示感恩、还愿,比如陈发树、曹德旺等,他们经常讲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的经历变成了今天做慈善的动力。
不过,现在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动机,就是建立现代开放社会下的公民社会组织,即现代NGO,通过组织创新和公益基金的方式,通过良性治理提高组织效率的方式,推动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目前逐渐出现了一些理性、专业的公益事业推动者,其中以壹基金、爱佑华夏基金、南都基金、友成基金、万通基金、万科基金等各种私募公益基金为代表,形成了新的公益力量。这应该是公益事业的未来,现在也是公益事业发展最有效的推动力量和领导者。
现如今在处理公益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貌合神离,一种是貌离神合。貌合神离是早期不规范时的做法,做的事情都是重叠的,比如某著名企业的老总既在营利部门当CEO,又在公益组织做领导,这就是貌合。神离表现在公益和企业这两件事并不搭界。但很多企业把营利事业和非营利事业裹得太紧,对独立的公益价值观、公益战略、公益人才思考不够,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公众对企业公益的怀疑,比如大家就曾对陈发树的公益基金、牛根生的老牛基金质疑很多。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现在越来越少。貌离神合是公司战略和公益战略在价值观上有交集,在具体事项上、业务上完全分开,比如万通公益基金做生态社区,同时企业也强调绿色价值观,这是有交集的,但在做事情上各自独立、互不搭界。再比如说强生基金,它的价值观是促进生命的健康与幸福,公益方面也是这样,但在做事情上各自独立,没有直接关系。这样才能保证两件事情同时发展,公益越做越好,企业的营利事业也越做越好,大家相信你的公益性,同时也会更认可你的品牌,更确信、尊重你的价值观,整个公益事业就能够进入良性轨道。貌离神合是我们必须追求的境界,也是国际上跨国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我相信未来只要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法制环境不断健全,全社会在道德层面上给财富人士、企业、公民等更多支持、赞美和鼓励,中国的公益事业一定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