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天后参政(6)

武则天本传 作者:胡戟


这批文士被特许从北门即玄武门出入禁中,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现在知名的有刘懿之、刘之、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宾、卫敬业等。刘懿之,常州晋陵人,士族出身,官至给事中。刘之(631-687),刘懿之弟,少以文藻知名,为左史时召入禁中修撰,官至宰相。元万顷(?-689),洛阳人,元魏皇室后裔,善属文,被召入禁中修撰,官至凤阁侍郎。范履冰(?-689),怀州河内人,进士出身,召入禁中凡20余年,官至宰相。苗神客,沧州东光人,乾封元年幽素科及第,为左史时召入禁中修撰,官至着作郎。

周思茂(?-688),贝州漳南人,少以文才知名,为右史时召入禁中修撰,官至麟台(秘书)少监。胡楚宾,宣州秋浦人,为右史时召入禁中修撰,官至崇贤直学士。卫敬业,每酒后操笔,属文敏速,被召参与武则天署名书的编撰。这些人,有的出身士族,有的经过科举,不拘一格,但初用时,多是记言的左史、记行的右史或着作郎。唐高宗改起居郎和起居舍人为左、右史,事在龙朔二年(662年)至咸亨元年(670年)之间,所以北门学士之初设应是乾封(666-668)前后之事,《资治通鉴》系于上元二年不确。这些文章高手被“以修撰为名”召入禁中后,也确实写成了一批署武则天名的着作,如《列女传》、《臣轨》二卷、《百僚新诫》五卷、《少阳正范》三十卷、《青宫纪要》三十卷、《列藩正论》三十卷、《维城典训》二卷、《训记杂载》十卷等。

多数是对太子以下各等臣民制定行为规范的儒家说教,作为先此颁行的《唐律》的补充;也有涉及文艺科技的《乐书》、《兆人本业》。《兆人本业》在唐代作为指导生产的农政经典长期使用,贞元六年(790年)“中和节,始令百官进太后所撰《兆人本业记》三卷”。“太和二年(828年)二月,宰臣李绛进则天太后删定《兆人本业记》三卷,宜令诸州刺史写本,散配乡村。”可惜此书和《乐书》都早已不传,仅存的希望是将来从打开的乾陵里出土。开馆延揽学士论学着述,历来是有政治色彩的举动。唐初就有过李世民的秦王府文学馆和李泰的魏王府文学馆。

秦王府文学馆聚集了一代贞观名臣,而李泰和太子承乾争位失败,文学馆亦废。北门学士是又一代风流,倚武则天这时的权位,他们已直接干预国事,“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此后20余年中,武则天不仅在皇后位上坐得稳稳当当,高宗死后又临朝称制,并逐步造成改唐为周的形势,这北门学士智囊班子为她造舆论定主意是出过不少力的,多数被擢升为三四品高官。如周思茂、范履冰“最蒙亲遇,至于政治损益,多参预焉”。特别是刘之,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临朝时,在废中宗立睿宗的事变中十分得力,擢为宰相,“时军国多事,所有诏敕,独出之,构思敏速,皆可立待。”他又能“推善于君,引过在己”,所以“甚见亲委”。

“之我所引用”,武则天把他看做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这批人一直用到称帝前才换马。当然那时武则天总揽朝纲,用人众多,远远不止于这些北门学士了。“建言十二事”是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称天后以后四个月上书的12条意见,内容为: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自乾封元年封禅以后,国内经济形势一度逆转,连年冬无雪,水旱虫雹灾害引起局部饥荒,京畿关中尤甚,紧急转运太原仓和江南租米赈救。所以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并禁浮巧,省力役。那些年四方用兵,东征高丽、新罗,南击叛蛮,西战吐蕃,薛仁贵大败于大非川,罢安西四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