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Stop!别再逼中等生了(3)

别急,我家孩子也曾是中等生 作者:袁小荣


沉默寡言的孩子

提到孩子沉默寡言,大多数的人都会想到可能是性格因素,却很少有人知道,成绩中等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沉默寡言。

早上刚到公司,就听说同事小李在路上摔了一跤,结果小腿骨折了,下班后,同事们相约一起去医院看小李。打开病房门的时候,小李正躺在病床上,腿上打着石膏,胳膊上打着吊瓶,同事们纷纷问候。聊天的时候,小李向我们讲述了摔倒的原因。

今天小李被儿子学校的老师请去了,班主任说小李的儿子在班级里沉默寡言,不爱和同学交流,也极少到办公室提问题或者找老师谈话,再加上孩子最近成绩下滑明显,老师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情况。其实,孩子沉默寡言的性格也是小李的一块心病,她和丈夫两个人都是外向的人,儿子原来也是活泼、可爱、爱说爱笑的孩子,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年孩子好像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问他原因也不说,两口子干着急,也没有办法。

小李听了老师的话,又听说儿子原本中等的成绩在下滑就有些着急,结果在骑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倒了,把小腿摔骨折了。

听小李讲完事情的经过,大家不禁都感叹天下的孩子太难懂。小李的儿子我见过几次,今年11岁,上五年级,是有些不爱说话。见面都是问一句答一句,但眼睛忽闪忽闪的很可爱,被同事戏称为小帅哥。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长得清秀的小帅哥会有这么多问题,给爸爸妈妈和老师带来这么多困扰。

看着小李发愁的样子,我回去后打电话给一个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朋友,向她询问对策。朋友详细问了孩子的表现之后说,孩子之所以不爱说话、成绩下降,很可能是因为闭锁心理。这种心理常出现在青少年身上,在学校教育中,中等生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这是由于老师经常忽略中等生,而中等生一方面感受到与优等生的差异,心生自卑;另一方感受到父母的焦虑,压力过大。再加上家长缺乏与孩子有质量的沟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不爱说话,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感和喜怒哀乐等情绪,往往会把个人的情感或喜怒哀乐埋在心里或只向日记倾诉。情况严重的话可能导致孤独症、自闭症。

给我解释完,朋友又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父母和老师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多体谅孩子,对孩子成绩不可一再强调,减少成绩对孩子的压力。当孩子表现出学习有困难时,父母或老师要帮助孩子克服或解决困难,时间久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得到缓解,同时也会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放下朋友的电话,急忙把朋友的话转述给了小李。小李边听朋友的分析,边赞同地说:“你朋友分析得很准确,我们以前是对孩子的成绩抓得太紧了,而且对孩子的关心也确实太少了。”

结束通话后,我想起路路小学时期,因为我们对于他学习的逼迫,他也一度变得不爱说话,郁郁寡欢。幸亏我及时发现,并改变了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才使路路重新敞开心扉,回归到快乐、开放的本性。

为了帮助小李,我将朋友提出的方法,以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整理出来,希望能够给小李一点儿思路。

1. 孩子变得不爱交流,是因为感受到太大的压力。所以,缓解孩子的压力是最重要的。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在孩子考试前,不要给孩子定过高的目标,考试后,要对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进步了一个名次,某个科目只进步了一两分)给予及时、充分的夸奖。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心。

2. 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什么话题都行,哪怕开玩笑都可以。每天保证至少和孩子聊30分钟。这一点非常重要。

3. 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尽量请老师在学校多关注孩子,缓解孩子因成绩不优秀而产生的心理落差。

4. 为了重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注意,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全盘否定孩子,而要具体指出孩子哪些地方做错了。对那些做对的地方,要大加鼓励和赞扬。

5.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如果父母遇到了困难,要把事情和原因告诉孩子,甚至还可以请孩子帮忙想办法,让孩子与大人一起承担责任,而不是瞒着孩子,让孩子感觉疏远。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成绩中等的孩子会有压力,而压力往往会让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孩子就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压力“压”下来。天长日久,就造成了性格的改变或者心理疾病。而能缓解这种情况的唯一办法,就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10岁左右的孩子正是认识世界、社会的时候,即使父母不提、不说,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还是会感受到,并产生压力。父母要多关注孩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