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节: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12)

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 作者:卞君君


那些最赞同我的观点的人向我解释说,我的理论之所以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是因为它不能被形式化和模型化。但是,这正是我试图表达的观点:反身性引起不能量化的不确定性和不能计算的可能性。在一个世纪之前,富兰克·奈特(Frank Knight)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也承认了它。

——摘自2009年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投资者对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都不会陌生,但将这种反身性理论转变成自身的投资指南或策略却并非易事。索罗斯一直坚信“有效市场理论”是错误的,在摒弃单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证券分析方法后,他认为,有时候市场可以反映价格,但有时却并非如此。“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总是扭曲现实。”

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索罗斯详细地阐述了反身性理论,但这本让他耗尽心血的书却着实晦涩难懂。尽管书名很迷人,最初却没有太多销路,颇为尴尬的索罗斯将这种状况归结为“没有几个人弄得懂我正在试图说些什么”。

为了自己的“投资哲学”,索罗斯不懈地坚持,确保反身性理论最终会得到人们的严肃对待。其实,索罗斯心里明白,反身性理论无法保证预测金融繁荣与衰退规律的具体演化过程,而这也制约了反身性理论被世人广泛地接受,毕竟一个抽象的理论要让人信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索罗斯在金融市场驰骋多年而无往不胜,这样的成功终究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原来在仓库里积满灰尘的《金融炼金术》,一夜之间成为了畅销书。

行动指南

任 何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在入市之前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观点。不要回避对立面的相反意见,它可能对你有益,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的人才会回避对立意见,而倾向于保守。

2月5日在比较中胜出

显然,适应性市场假说和反身性理论有很紧密的联系。我对此非常着迷,并希望它可以为反身性模型化提供方法——这似乎是阻碍我的概念框架被认真对待的主要障碍。然而,我也对此感到害怕,我担心我的观点在被模型化的过程中被曲解。下面让我努力阐明我的担忧吧。

我的世界观的中心观点是,人类事务——由有思想的参与者参与的事件——和自然现象有根本不同的结构。自然现象是在没有任何人类思想干预的情况下呈现出来的,在其因果链中,一组事实紧接着另一组事实;然而,在人类事务中就并非如此了。在人类事务中,因果链并没有将一组事实导向另一组事实,而是在一个双向的反身回馈环中,将现实情形和参与者的思想连接起来。

既然参与者的观点和事情的实际情况之间总是存在分歧,反身性就在事件的进程中引入了在自然现象中缺乏的某些不确定性。我担心这个观点会在适应性市场假说中失去方向,因为进化系统理论没有对人类和自然现象进行区分。适应性市场假说涉及的是种群的进化,不管它们是由微生物还是由市场参与者组成的。

——摘自2009年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多年来,索罗斯对国际经济局势的情况,从没有停止过观察和反思,他撰写的文章的论点突出且论证细致。他认为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足以让有效市场假说以及整套基于模型对金融进行分析的理论进行彻底反思。而麻省理工学院华裔金融学教授罗闻全利用神经科学、进化论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提出了“适应性市场假说”理论,尝试在金融模型中引入“竞争、适应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原理。根据该理论,心理历史学工作者在获取大量人类的情感倾向数据后,能够依据已经了解的情况预测未来。

谈到市场预测理论,经济学家总是热衷于借鉴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并将之引入经济学领域,索罗斯的理论则偏于哲学和社会科学范畴。索罗斯认为,市场的运行并不是逻辑的,更多的是心理的预期,而任何预测未来的想法都是具有偏见和不全面的。自然界进化和人创造的制度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制度是不断试错的结果,有些时候次优制度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