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节: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22)

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 作者:卞君君


——摘自索罗斯和摩根士丹利投资专家拜伦·韦恩的访谈

背景分析

和所有的投资大师一样,索罗斯喜欢从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不相信市场是有效并理性的。无效市场理论来自于其哲学研究,而索罗斯通过把哲学理论引入到投资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则无人能出其右。

这位曾苦苦研读哲学,想当个知识分子的投机商人,对金融市场的一个最基本的看法就是“测不准”。他认为市场并不是理性的,技术分析的结果总是错误百出,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真正有用的还是针对行业、公司的基本面分析。

不喜欢看报表的索罗斯最初在进入美国市场时,为了认清市场环境,洞察盛衰趋势,热衷于在金融市场这个奇妙的“实验室”中测试他的投资理论。他设立了一个模型账户,投入一部分金额在货币和股票上大做文章。在这个过程中索罗斯没有确切的既定规律,只是灵活地适应变局,时时检讨投资方式然后不断地调整。这种在前进中修正的策略,并不是走一步算一步的被动投资,而是从行动中积极自我反思,一旦趋势明显,索罗斯投下的赌注会比任何人都多。

行动指南

如果你在市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非铤而走险。重新开始时,不妨从小处做起,这样才能远离由盲目造成的错误投资。

3月8日投资需要规范和监管

1997年,香港政府在捍卫汇率和股票市场方面做得很出色。我被认为是国际投机或投资者的代表,对我来说,开玩笑地说吧,投机是不健康的投资。因为投资和投机是很难区分的,我变成了一个可见的象征,我有一张脸和一些声音,他们认得我是谁。

我自己觉得金融市场是不稳定的,需要有一个机构来规范和监管国际金融市场,免受过分乐观或悲观估计的影响。我认为国际金融市场是不稳定和危险的。

——摘自1999年索罗斯接受《杨澜工作室》主持人杨澜专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承认曾在1998年冲击港元失败的索罗斯,曾多次赞扬香港政府当时果断动用1 180亿港元外汇储备捍卫港元的措施非常成功。索罗斯十年前的这番言论对今天仍有重要启发意义:自由市场并非万能,政府仍要加强金融监管。这就是矛盾的索罗斯:不择手段的他反而更欣赏对手的明智反击;借投机赚钱的他却常常规劝别人不要轻易玩高风险的金融游戏。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暴露了自由竞争市场的严重缺陷。美国一向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奉行不干预主义,却在金融危机面前祭起了政府干预的大旗。这种大张旗鼓的救市和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让人产生“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行其道的感觉。然而索罗斯的言论却说明,政府加强金融监管不仅正确,而且十分必要。

行动指南

公司管理正如所有市场一样,就像是一把三条腿的椅子,这三条腿分别是:自律、监管和市场约束。每一种力量都同样重要,而且必须均衡,缺一不可。

3月9日要懂得身处何地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每当世界经济到金融崩溃边缘之时,政府就会出现。2008年我期待着同样的一幕,但它却并未发生。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在接下来的这些日子里,整个金融系统几乎等于心脏停搏,不得不依赖人工生命保障系统来维持。它对于全球经济的效果等同于大萧条时期银行系统发生的崩溃。

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超过了我的预期,我早就明白我们正在处理比次贷危机或是房产泡沫更严重的问题:我们已经到达了信用扩张过程中的顶点或是转折点,这次扩张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变成了超级泡沫。要懂得我们目前身处何地,又该遵循什么样的政策,就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摘自2009年2月25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泡沫经济是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实际上,金融危机就是信用泡沫加上债务危机的集合体。1929年,面对金融大危机,美国政府切断了黄金和其他信用货币之间的联系,信用扩张从此失去了最后一个刹车闸。由于资本天生的逐利性,信用扩张只会带来投机资本的不断增加,它们不断需要新的金融玩具。因此,美国人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推出了各种名目繁多的金融产品,以满足资本逐利的需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