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子楚
让我们纯洁地读大学
“永远不要把大学看成教育机构,记住,它是彻头彻尾的营利机构。”
“永远不要参加任何社团招新,除非它让你做社长。任何社团存在的理由,都是增加社团负责人的竞争资本。”
“要在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班上的‘帅哥’和‘MM’,以便先下手为强。局长、部长等实权人物的子女或大款子女都是大家捕猎的目标。”
“社会上要想分出层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竞争,否则就会被压在社会的底层。”
……
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学长学姐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给后辈们上课。他们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告诉学弟学妹们,其实大学不是你们想象中的样子,其实大学里有很多潜规则。
在一个越来越世俗的社会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早熟了。但是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讲,大学依然是他们心中的象牙塔,依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全新的起点。可是学长学姐们,你们的新生宝典到底教会了很傻很天真的学弟学妹们什么呢?是如何逃课,是如何考试过关,是如何泡妞,是如何过夜生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你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大学的精神是什么?为什么不提醒一下他们连你们都忘记了的,大学其实是个做学问的地方,大学其实是个用来实现理想的地方。
教会一个新生如何作弊,教会一个新生怎么阅读老师脾气,教会一个新生别对大学抱着太大期望,教会一个新生跟你们一起抱怨现实?这是一个童话稀缺、悲剧横行的时代,可不可以稍微那么纯洁一点,简单一点,神圣一点。学长学姐们,手下留情。不要用所谓过来人的经验去破坏一个新人的憧憬,破坏一个17岁少年应有的仰望。
在媒体集体呛声大学,舆论又总是将大学做靶子的时代,我们若再不热爱,大学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可以现实,可以悲愤,但我们也需要励志,需要有人给我们的未来提供一个光明美丽的范本。
大学虽非至美,但至少应该守住纯洁。学长学姐,你们要相信毁掉一个少年的信仰要比重新建立容易得多。别忘记你们曾经也是把头埋在高高的书堆下,默默地为着你的大学梦奋斗。你们也曾经在发黄的日记本、课桌上,甚至黑板上畅想过你未来的象牙塔之梦。
也许你是在大学里迷茫而无所适从者,也许你是那些熟谙潜规则的既得利益者,都统统积点口德。不要给我们的新生讲些有的没的丑陋,也别炫耀自己多聪明混得多好。遥想自己当年的新生生活,虽然没人指点走了不少弯路。但一步一步走下来,却是异常的坚定和踏实。
没有人可以替代你的成长,所以没有人能给你馈赠什么一步成功的诀窍。学弟学妹们,别听那些别有用心的前辈的胡说,大学没你们想象中那么美艳,却也没有学长们形容的那样狰狞。生活是自己的,大学也是你们自己的。作为一个新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请从容地站在大学门口,然后给自己一个胜利的手势:“大学,我来了。”
以上这篇文字是我写给自己博客读者的,因为从八月份到九月份有很多刚经历完高考的小朋友都在问我有关大学的问题。在同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真的要比那时候的我们要早熟得多。很多小朋友对大学的印象是来自于那些无聊的社会新闻里,还有很多则是来自于他或她正上大学的亲戚朋友们的介绍。他们对大学的期望比四年前青涩的我们要少之又少,一个个显得理智又略显悲观。然后我就想到写篇文字来劝解他们用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大学。我希望所有人对待大学的态度都是纯洁的。
后来我就想到要写一个系列,这个系列不是什么新生宝典,也不是在揭秘什么潜规则,我只是想从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去阐述一下我眼里的大学,我眼里大学的那些人。我希望能够以身边人那些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来让大家去思考究竟应该怎样读大学。
我把这个系列的主题初步设定为“大学毕业,你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意在总结归纳四年过后一些人的转变。我将本着真实记录的原则,用一种原生态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我的思考。如能对一些人有所裨益,那就算功德圆满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既然讲到要客观,那很自然地免不了要有所例证,任何人对此都没必要对号入座,我只是在写我眼里的大学,我所希望得到的也仅仅是来自于读者们对书中话题的思考和反馈。
莫子楚是谁
正如我的很多博客读者问我的那样,你是谁啊,你怎么可以在那里对大学说三道四好像很懂似的。其实莫子楚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非名校毕业,也不是混得最好的那一群。但很凑巧他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刚好又是一个喜欢写字的人,于是他就敲敲打打成就这么一本被称为书的东西。
在高校如云的武汉,莫子楚就读的学校显得十分普通,因为它虽然也是一所一本学校,但却很轻易地淹没在一堆211的大学里边。像很多刚进入这所大学的学弟学妹那样,四年前我对这所学校并不是太满意,我那时候天真地以为只有上名校才算成功,但是现在我已淡然。看过了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之后,我才发现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能展现才华,而如果没有实力就算有名校的外壳也只是徒然。
当然,名校之所以受追逐,现实意义那是相当充分的。就像一件同样的T恤在路边摊你只能卖20块,在大型商场你大可以抬价到几百块。假如反过来了,别人还以为你是在坑爹呢。当然大商场里买到假货,在中国这地方也不是不可能。何况这些大学还都是国营商场。
继续说我自己。四年前,我带着满腔的新闻理想就读了自己心仪的新闻专业,以为自己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有点讥讽的是,不到两年我就叛逃到了广告专业,这一次只因为我听说学广告更容易赚钱。是不是觉得我的这种做法太现实?有点。不过你想想看,莫子楚同学为什么不叛逃到会计专业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东西,我自知自己对文字的敏感要超过数字,所以不论怎么变,这种工作总归跟我这一生离不了。所以说,怎么样的选择都一定要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
20岁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重新建立天赋的年龄了,而是规划和梳理自己长处的时候了。
如果稍微对我有所关爱的同学就能注意到,很多地方其实都能看到莫子楚的影子。莫子楚这个马甲不仅存在于网络,他也活跃于报纸和杂志当中。好了,装逼一点说我算得上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吧。只因为小弟还是个大学生,初出茅庐不算久,所以在这个行当里只算是籍籍无名的一个。
要我总结一下这四年来我的成长吗?其实我想到了四个字来形容,喜忧参半。先说忧的吧,大学四年读下来我的很多生活习惯变差了,比如睡懒觉,比如熬夜通宵。人品呢,实际上也有所堕落。这一点莫子楚从不否认,我们虽然从小到大都受到的是一种相当崇高的教育,但是岁月确实带走了一些我身上的优良品质,还好莫子楚是一个时刻反省的人,所以还不至于那么差劲。
那喜的是什么呢?喜的是这么久莫子楚终于忙出了一些成绩,无论是新闻还是广告行业的实习和工作,站在一群同龄人当中不会觉得那么羞愧。一个懵懵懂懂的十七岁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身体健康乐观向上偶尔自负但基本踏实的职业青年。
今年是莫子楚即将毕业的一年,身在兵荒马乱的大四,我的心情同样兵荒马乱。看看我们身边的各位同学,有人升级到更好的学校继续着新三年的学海无涯,有人上着培训班打算做一个号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有人忙着应聘想要做一名光荣而又伟大的人民教师,还有人在公司里边辛苦地实习期望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莫子楚呢?他在工作,工作的内容可能文科生听起来都有点陌生,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研发的工作。每当下班出门挤地铁的时候,多少还是感觉到有点怅惘的,在人才济济的“帝都”出来混不容易啊。不过既然来了,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断没有往后撤的道理。不久前我们几个同学一起聚了个餐,很多刚参加工作的朋友跟我的感受是一模一样的。的确我们可以给自己贴上很多标签,比如“蚁族”,比如“低碳男”,这些都代表我现在还一无所有。这也是我们很多85后现在普遍感到的四个字,命比纸薄。但后面往往还跟着四个字,心比天高。既然如此,就只好去奋斗了。
我非常欣赏某位成功人士的人生态度,那就是我会试着去做很多领域的事情,但在未成功征服它之前,我不会说这个领域的任何坏话。我们现在的很多同学对什么都满是抱怨,愤世嫉俗(好像自己也有份儿呢),却总忘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没有成功之前,你说任何坏话在别人看来顶多就是抱怨,如果说得精辟一点,那也只不过是个有点精辟的抱怨。所以年轻人,其他的暂且不说,就是为了你自己幸福的未来你就该全力以赴去拼搏,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