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毛泽东回忆早年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的往事时说:“我以前没有见过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是地主子弟,穿着讲究,很少农民供得起上这样的学堂。我的穿着比别人都寒酸。我只有一套像样的短衫裤……我平常总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许多阔学生因此看不起我。可是在他们当中我也有朋友,其中一个现在是作家,住在苏联。”
毛泽东这里提到的“作家”,就是著名作家、国际诗人萧三。
萧三,派名克森,排行第三,号子暲,湖南省湘乡县萧家冲人。生于1896年10月10日,比毛泽东小3岁。其兄萧瑜,号子升,系毛泽东的同窗好友,曾任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萧三后来成为了国际著名诗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在毛泽东的诸多老朋友中,小学时代与他同学,师范学校又与他同学,并一起参加新民学会,一道投身新文化运动,后来又在延安共事,新中国成立后还保持27年之久友谊的人,大概就只有诗人萧三了。
萧三从小勤奋好学,不满4岁时即入私塾读书。1907年,他读完8年私塾后,与二兄萧子升一同考入了父亲萧岳英任教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两年后即1909年秋,毛泽东从韶山来到该校读书。此时,毛泽东16岁,萧三13岁,二人在一起学习,时有往来。
毛泽东得知萧三有一本专写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名人的书《世界英雄豪杰传》,十分高兴,前往借阅。萧三出身较富裕,又是本籍人。当时,他虽然与毛泽东有些往来,但对毛泽东还不甚了解,因此也和其他同学一样,瞧不起这位外地来的“乡巴佬”。
“书倒是有一本,但我借书给别人,向来是有点讲究的。”萧三笑嘻嘻地说。
“小弟愿意领教。”毛泽东谦恭地说。
“我的书,有三种人不能借。”
“不知是哪三种人?”
“无真才实学者不借,庸庸小人者不借,三嘛,嘿嘿,我出联而不能答者不借。”
毛泽东微微一笑说:“小弟不敢自命才高博学,但读书心切,请仁兄出一联如何?”
萧三见毛润之这么心切,便道:“我这书里讲的可都是英雄豪杰呀,你听着,上联是这样的: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快对,快对!”
毛泽东略一沉吟,从容答道:“萧兄,我就冒昧对一联,并将此联赠给你。请听: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萧三听罢,满脸羞得通红,低下头说:“请恕小弟无礼,贤兄大才,愿为知己,地久天长!”说完,立即拿出书来,双手捧到毛泽东眼前。毛泽东双手接过书,连声道谢,二人握手大笑。
从此,毛泽东与萧三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常在一起散步、游玩,交流学习心得,评论诗文,畅谈时事,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本《世界英雄豪杰传》,扼要地叙述了欧美近代史上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毛泽东如获至宝,手不释卷,看得十分仔细。他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写了许多批语。在还这本书时,他向萧三抱歉地说:“很对不起,我把你的书弄脏了!”
萧三接过毛泽东阅读过的《世界英雄豪杰传》,打开一看,里面尽是圈圈点点,几乎画满了整册书。圈得最密的是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叶卡德琳娜女皇、惠灵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等人的传记。在书中的空白处还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批语。萧三感叹道:“润之兄,但愿将来能望君之项背。”毛泽东慷慨激昂地说:“我们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研究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致蹈越南、朝鲜、印度的覆辙。你知道吗,中国有句古话,叫‘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积弱不振,要使它富强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时间长不要紧。你看,华盛顿不是经过八年的艰苦战争之后,终于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美国吗?我们也要准备长期奋斗!”
不久,毛泽东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子任”,意思是要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崇高的责任。要担负这种责任,就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就要努力学习,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