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1)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 作者:赵志超


一、与黎锦熙的师友之交

湘潭县晓霞山下的中路铺镇菱角村,有一个叫长塘的地方,长塘边上有户人家,高门大宅,雕梁画栋,是个书香世家。这是长塘黎氏黎锦熙和他的兄弟所居住的地方。

如果从晚清黎氏家世写起,要追溯到黎氏兄弟的祖父黎世绶。黎世绶曾任过安徽盐运使、奉政大夫,酷爱藏书,有“书家”之称。黎世绶的儿子黎松安即黎氏兄弟的父亲,是晚清秀才,擅长诗文、篆刻和书画,早年与画家齐白石一起办起诗社,两人过从甚密,交情颇深。黎松安生有八子,个个都受过高等教育,几乎是个个成才,有所建树,有的还颇有成就,被称为“黎氏八骏”或“八龙八桂”。其中有语言文学学家黎锦熙,有铁路桥梁专家黎锦炯(黎亮),矿产专家黎锦曜,也有音乐家黎锦晖、黎锦光,文学家黎锦明、黎锦扬,还有平民教育家黎锦纾。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出自一个家庭,在湖南乃至全国堪称少有。

黎家兄弟八人与毛泽东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往,而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老大黎锦熙。

黎锦熙,字劭西,号鹏庵,1890年2月生,1905年中秀才,1911年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毕业。1913年1月,担任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历史教员。当时毛泽东在该校预科一班读书。黎、毛二人成为了师生关系。这是毛泽东最早认识黎锦熙。

黎锦熙当时已注意到年青沉静的毛泽东。在忆及毛泽东在第四师范读书时的仪表和举止时,黎锦熙曾说:在当时的学生中,毛泽东个子很高,显得沉静儒雅,并无“过激”言行,上课听讲时不浮躁,一双眼睛灼灼有光。他衣着一向俭朴,一望而知来自乡间。课间休息时,从不和他人打闹,对一切事物总是静思、仔细观察。

毛泽东从小就喜欢历史。在省立四师期间,他常和黎锦熙谈古论今,谈得最多的是唐宗宋祖、拿破仑、伊滕博文等等。他们虽然名曰师生,却情同挚友。黎锦熙还回忆说,那时毛泽东就表现了不凡的胸襟,言谈之间,不时流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

1914年,四师与一师合并,毛泽东亦由四师转入一师。黎锦熙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先任历史教员,后任国文教员。其时,黎锦熙与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一师教员均住在长沙李氏芋园(衡粹女校旧址),组织了宏文图书编译社。毛泽东和他的朋友发起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以杨昌济为指导,成员中还有陈昌、蔡和森等。每逢星期日和假日,他们常到芋园向黎锦熙和杨昌济及各位老师求教,讲学论道,互阅日记,议论时局,臧否人物。

在不断的接触中,毛泽东与黎锦熙之间逐步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对于与毛泽东这段时间的交往,黎锦熙在1952年12月写的《毛主席六札纪事》一文中,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辛亥革命后,我在湖南第二师范学校任历史教员,毛主席于1913年考入预科;又升入本科……那时我组织“宏文图书馆编译社”办《公言》杂志,又组织哲学研究组,共有杨昌济、徐特立等二十余人。大家都搬到一起住。毛主席每逢星期日常偕同学来参加学习和讨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