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以顾炎武的这句名言为信条,以“天下为己任”。但他认为这必须有一大帮志同道合、坚定不移的人,结成一个力量,才能有所作为。于是,1915年秋,毛泽东向长沙各校发出了有名的“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结交有志于救国救民事业的青年。启事的最后一句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然而,当时长沙风气闭塞,此举不易为人所理解,应者寥寥。1915年11月9日,毛泽东给在北京的黎锦熙写信,表达当时的郁闷心情。信中说:“两年以来,求友之心甚炽。夏假后,乃作一启事张之各校,应者亦五六人。近日心事稍快唯此耳。”
毛泽东一边读书,探求真理,一边向黎锦熙写信,反映自己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探讨各类问题。1916年12月19日,毛泽东又向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讨论的问题令人深思,对今天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不无裨益:
邵西仁兄大人阁下:
去冬曾上一函,所言多不是,得书解责中心服之。前之所言,诚自如其不当。袁氏笼络名士,如王、梁、章、樊诸人,均堕其术中。以此联想及兄。其实,兄尚非今之所谓名士也。事务之官,固不同乘权借势之选,而兄之所处,不过编书,犹是书生事业,并事务官,而无之于进退之义何有?此弟之甚妄言也。辱教:学宣自造,不必固人;心情求全而去偏。此诸义者,皆书诸绅矣。又嘱以常常通讯,心中无所见,有之矣,又以为不足质诸左右,增笔墨载<裁>答之劳。今夏阅报,见兄《以国语易国文》一文,私意不尽谓然,拟发所见,以资商榷。又念于此道并无研究,一隅之见,自以为是者,未必果是,为此而止。今乃有进者: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诚以德、智所寄,不外于身,智、仁体也,非勇无以为用。且观自来不永寿者,来必其数之本短也,或亦其身体之弱然尔。颜子则早夭矣;贾生、王佐之才,死之年才三十三耳,王勃、卢照邻或早死,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一旦身不存,德、智则随之而隳矣!夫人之一生,所乐所事,夫曰实现。世界之外有本体,血肉虽死,心灵不死,不在寿命之长短,而在成功之多寡。此其言固矣。然苟身之不全,则先已不足自乐于心,本实先拨矣。反观世事,何者可欣?观卢升之集,而知其痛心之极矣。昔者,圣人之自卫其生也,鱼馁肉败不食,《乡党》一篇载之详矣。孟子曰:“知命者不立夫岩[墙]亡下。”有身而不能自强,可以自强而故暴弃之,此食馁败而立岩墙也,可惜孰甚焉!兄之德、智美矣,惟身体健康一层,不免少缺。弟意宜勤加运动之功,弟身亦不强,近以运动之故,受益颇多。闻之至弱之人,可以进于至强。东西大体育家,若罗斯福,若孙棠,若嘉纳,皆以至弱之身,而得至强之效。弟始闻体魄、精神不能并完,且官骸肌络及时而定,不复再可改易,今乃知其不然。心身可以并完也,而官骸亦无时不可改易也。愚意如此,不知合兄之心否?余不多言,敬请教安!
小弟泽东 谨上
十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