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误解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因为经常收支赤字的累积和过多的外债而爆发的。1992年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又雪上加霜,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日本金融公司面临倒闭,于是给亚洲国家贷款的金融公司纷纷提出回收借贷出去的资金。于是,大多数亚洲国家随之陷入了严重的外汇不足困境,而泰国等部分国家甚至遭到了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最终爆发了金融危机。
针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将其归因于亚洲国家的儒教文化。他们认为,家族式的企业控制结构、权威主义、裙带关系(地缘、学缘)等亚洲式的价值观,既是亚洲经济增长的动因,同时也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保罗·克鲁格曼教授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对此,当时的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指出:“亚洲是的价值观在亚洲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事实,但我决不能认同把它指责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的说法。”他认为,国际投机资本才是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谋,并进一步指出:“如果国际投机资本没有攻击亚洲国家的货币和股票市场,就不会有这次的经济灾难。”
为了理解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不妨让我们回顾一下在1997年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中,经济规模仅次于日本的韩国的经济环境。韩国的经济危机是从1994年开始正式爆发的。虽然一直在累积贸易收支赤字,但国民支持基础脆弱的军事独裁政权却一直在抑制汇率的上涨。因为一旦消费者物价随着汇率的上涨而上涨,那么就会出现民心向背的现象。可是,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汇率上涨,才能扩大出口规模,随着进口规模的缩小,经常收支才会得到改善。可是当时的政策部门却反而抑制了汇率的上涨,于是过度消费的现象便越发严重,经常收支赤字也便随之大幅增加。
我们再来看一下金融危机结束之后的1998年的情况。经济学家们预测,年初的经常收支赤字情况将会持续。可是韩国得益于高企的汇率,创造了404亿美元的顺差记录。这一数据相当于在一年之内,产生了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4年期间累积的经常收支赤字(440亿美元)。韩国的对外贸易负债也因此而大幅减少,随着外国投资资金的流入,韩国才得以在金融危机发生初期予以克服。
这从反面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政策部门没有人为地抑制汇率的上涨,就不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即,1997年韩国的金融危机并非是因为国际投机资本的阴谋才发生的,而是因为军事独裁政权“继续推行集权制的阴谋”才发生的。
让我们再更具体地回顾一下金融危机发生以后韩国的外汇市场环境。经济增长率从1996年第4季的1.8%,大幅下滑到了1997年第1季的0.7%,而外汇储备额也从1996年末的332亿美元减少到了1997年末的200亿美元以下。从1996年第4季开始到1997年第3季,在这一年当中共产生了180亿美元以上的经常收支赤字。如果是一个上市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它早已破产或即将面临破产。净对外债务(对外债务-对外债权)从1996年末的460亿美元,增加到了1997年9月份的680亿美元,等于是在9个月当中增加了24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这9个月当中,应付款项比应收款项增加了240亿美元。于是,短期外债偿还压力接踵而至。但是在1997年10月以后,就连偿还短期外债的资金(外汇)都没有了。
即便如此,韩国银行却于1997年6月对外宣称“韩国经济不同于泰国经济,还没到发生金融危机的程度。”以此来强词夺理。此外,自诩为外汇专家和经济学家的、著名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们在接受电视采访过程中,纷纷认为汇率即将趋稳。他们预测:“随着外国投到股票市场的资金的流入,美元供应将大于对美元的需求。”
证券专家们也发表了引发股价指数上涨的报告书。当时,在综合股价指数为745的情况下,平均股价收益率为18倍以上。如果假定适中的股价收益率为10倍,那么表明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泡沫。再加上一部分金融企业投资了泰国的金融商品,并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蒙受了不小的损失,等于是对外汇不足事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1980年,由于汇率的暴涨,环境有利于创造贸易收支顺差,可他们却依然制造了恐怖的氛围,引导投资者在蒙受损失的情况下抛售持有的股票。其结果,大多数中产阶层沦落为低收入阶层。
企业和政治圈的道德风险也达到了极致。当时,韩宝钢铁为了建造一座需要5兆韩元资金的炼钢厂,借助政治圈的力量,从银行借贷了4兆韩元,结果很快破产了。韩宝钢铁的破产导致一系列相关企业破产的连锁反应,而银行的不良贷款(Non Performing Loan)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于是国际性信用评估企业标准普尔(S&P)、穆迪公司(Moody's Corporation)等立刻下调了韩国的信用等级。现实处境需要引入外国资金,可事实上韩宝事件反而造成了促使已经流入国内的外国资金重新外流的氛围。这样一来,借钱给韩国的日本金融企业不再延长贷款期限,而要求按期收回贷款。在外汇不足的状态下,韩国的经济基础进一步恶化,预示着短期外债偿还负担进一步加重,外汇调度变得越发艰难,汇率和市场利率也随之暴涨了。
韩国国民也无法摆脱在金融危机当中的责任。即使是处于经济危机过程当中,人们依然通过从银行借贷的方式购买车辆,在秋季四处观光旅行,去欣赏枫林尽染的风光。1997年秋的高速公路拥堵现象之严重,足以让当时的人们误以为是置身于停车场。此外,在外汇储备接近枯竭之际,一部分领导阶层和富裕阶层依然以海外旅行自由化措施为契机,尽情享受到海外旅行的快乐。甚至连外国的股票投资者带来的美元,也都以海外旅行的方式浪费掉了。
因此,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其原因并非是遭到了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经常收支赤字的累积,外汇储备额的急剧减少,使得日本债券业再也不肯延期,这才是原因所在。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韩国金融危机间接地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仅此而已。可是,试问是否有哪一个债券企业愿意借钱给面临破产危机的经济主体?如此我们则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回答:与其说韩国的金融危机是由于遭到了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不如说是由于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经济学家们的缘故才发生的更为准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