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渊的婚姻,是坊间极力煽情的一个段子。就是说这个七十八岁才把自己嫁掉的老小姐,一辈子痴情等待,就为了等那个叫李开弟的男人。
据说张茂渊年轻的时候在前往英国的轮船上,邂逅了一位名叫李开弟的青年才俊。男才女貌的两个人自然而然地相爱了,可惜李开弟早有婚约在身,后来者要么登堂入室,要么就只有苦等的命了。也有人说两人分手的根本原因是李开弟作为激进青年,不能接受张茂渊是“卖国贼”李鸿章的后代。后一种说法似乎有点影子可寻。当年张爱玲向姑姑追问祖父祖母的事情时,张茂渊的反应颇值得玩味。
“问这些干什么?”我姑姑说,“现在不兴这些了。我们是叫没办法,都受够了,”她声音一低,近于喃喃自语,随又换回平常的声口,“到了你们这一代,该往前看了。”
是什么委屈难叙的事情,让这个爽快独立的女子这样欲言又止?
1928年,张茂渊留洋回来,这时她也就二十六七岁,正值婚嫁年龄。可是这个张家大小姐,在适婚时期却没有看上一个能把自己嫁出去的男人。
你看张茂渊对工作谋职的挑剔,对人生清晰的明白,你就懂得她为什么始终嫁不出去。其实不是找不到人娶她,而是她找不到合适的人嫁。找个心里糊涂混沌的男人,过着混沌糊涂的日子,这怎么是张茂渊能够接受的生活呢?
所以,她宁可不嫁,也不要一个不情不愿、愁眉苦脸的婚姻。看了张爱玲的《小团圆》,才知道这个姑姑在年轻时也有好几个喜欢的人。可惜,这些人虽然适合,却都在不合适的时间出现。所以,张茂渊虽然也爱了,但是最终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
当张爱玲准备与胡兰成结婚后,张茂渊得意地笑道:“大报小报一齐报道。——我最气说跟我住住就不想结婚了。这话奇怪不奇怪?” 张茂渊苦等五十多年,就为了嫁给李开弟。这样的说法看似痴情,其实却无不残忍。等什么呢?专等李开弟的老婆死吗?难道纯情痴恋的背后,就是残忍不堪的现实?
或许,在张茂渊的一生中,李开弟始终是有一个位置的。但也没有夸张到让张茂渊像王宝钏一样寒窑苦守。王宝钏的这种等待,更像一种信仰。你说,王宝钏有多爱薛平贵?对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男人,从哪里来的爱?
张茂渊绝不似王宝钏。五十多年的独身中,她乐于享受自在的人生,乐于接受新的男人,乐于体验生活的各种滋味。当年,张爱玲赴港读书,她委托李开弟照顾张爱玲。看来,两人虽然劳燕分飞,但李开弟并没有成为她心中的痛。至少她没有因为曾经的爱,对这个男人产生恨。反而,她能够自如对待,把李开弟当成朋友,把自己的侄女托付给他。当然,或者这个朋友还是有点不一样,多了一些诸如亲人般的信任和要求。
然而,这些都是后人附会的。当年,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怎样的故事,还是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抑或作为当事人,他们也未必看得明了这段感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人都没有停留在原地,为了这份暂时有个了断的恋情寻死寻活,就算是心里深埋情愫也罢,仍然按部就班地让人生一如既往地前行。不知道这是爱的洒脱,还是爱的无奈。 1979年,李开弟的老婆去世后,李开弟和张茂渊在上海登记结婚。张茂渊实年七十八岁。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张茂渊这一行为,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结个什么婚呢?
然而这个一辈子爽快清醒的女人,完全不顾别人的议论,就像当年找不到合心的人就是不结婚一样,七十八岁的高龄,仍然依顺自己的内心。只要条件允许,就去接受,就去爱。
如果李开弟的老婆不先退局,余下的两个人就没有在一起的可能。但是我想,依照张茂渊的个性,就算是这辈子没有可能与李开弟在一起,她也不会以泪洗面。不过,在清冷的夜里,遥想当年轮船上那个笑容温暖的年轻男子,心里除了温暖的回忆,会不会还有苦涩的遗憾。再独立乐观的女人,想着远在天边自己所爱的男人,为他人夫为他人父,心里也会有幽微的、不易被人察觉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