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典经济学在中国本土的验证(上):道德的感通(2)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 

总结“盛世特点”,至少有以下六项:

一是领导者(帝王及其佐臣)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二是不耻下问,礼贤下士,求治道以谦、以诚、以真,并身体力行;三是有圣人智士辅佐,以正君心,以保国家;四是宽刑,体恤下情,爱民如子;五是薄税,藏富于民;六是任民,即“治道清静而民自定”。其中,为人君者尤以改过为难。司马光说:“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

一、传说圣人治世的特点:以德而立

1.炎帝 黄帝和高辛

炎帝,为人有圣德,以火德而王天下,故号炎帝。《帝王世纪》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皇甫谧曰:“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 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德衰薄,天下乱。黄帝兴,平定天下。

史书记载:黄帝为有熊国君,是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

神农氏衰落、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之时,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以土德王,故曰黄帝。“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表明轩辕是能够使大家佩服的强有力的领导者,“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最终使人们“ 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 

宰我问于孔子,“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子曰:“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足见黄帝德行事功影响之深远。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篃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2.尧 舜 禹

帝尧名放勋。史书载“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从这个叙述过程来看,曾子《大学》所说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在尧的一生行止上得到印证。说明曾子《大学》的来源依照今天求学的路径分析可能有两个:一是曾子熟读古代典籍,例如演绎《尚书》中圣人功业而成;二是自身笃行伦理,自诚而明,再对照古圣先贤事例,归纳而成。而按照中国古代的求学方法,曾子应该是综合二者而成之。

尧有大德大仁,亦有识人之大智,从《尚书尧典》上记载可知,尧自知嗣子丹朱“顽凶”,所以不用。尧又知“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因当时“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所以尧求“有能使治者”,众人都说鲧可以担当治理水害大任。而尧却认为“鲧负命毁族,不可。”但是四岳仍然建议试用鲧,尧于是听岳用鲧。结果印证尧的判断是对的,鲧治水“九岁功用不成”。皇甫谧曰:“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经典所载人的天寿多为“百二十”《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春秋皆度百岁”。《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舜以大孝名闻天下。舜能整齐尧二女以义理,下二女之心于妫汭,使行妇道于虞氏。尧年老时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大禹疏九河注之于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家门而不入。功盖九州,传为后世美谈。

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孟子所言,即是曾子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议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即是子思所言“素位而行”,也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在其位,谋其政”。为政以德,包括平定祸乱,包括征战不道,包括调风雨顺四时,包括“分人以财,教人以善,为天下得人”。孟子认为禅让天下都不难,难的是为天下得人。孔子曰“人在政兴,人亡政息”,知人者智,为天下得人,就是为天下德仁,得其人而用,为政之本。正如子思在《中庸》第二十七章指出的:“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 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虽然禹之后有夏、商、周之更迭,但是以德治国仍然是经济天下的主流。所以虽然每一朝都不免不肖子孙和末代君王,但是安享国家几百年,国祚绵长,赖德治之功。孟子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