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典经济学在中国本土的验证(下):败德的相应(2)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经典揭示的宇宙真相,我们还可以加上第四种影响因素,就是伦理因素。例如通过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内经》学说对中国人言行和社会行为模式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可以根据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森对斯密经济学的解读,重新建立西方经济学的伦理体系。因为只有认识到伦理其实是人类世界的科学规律,精确如天体运行,顺之则昌,逆之则殃,才能将当前人类的许多愚昧荒唐的生活逻辑扭转过来。

4.荒政:在位不谋 人天爵俱失

人之常情,以为末代君王的境遇,荒淫无道啊,残害忠良啊,似乎怎么糟蹋都不过分。但是往往未必尽然,也有想做中兴之祖而成亡国之君的。虽然中国历史常曰天命,亦归之于人事。所痛惜的,是德行不俱,时运不济,未能践行精光大道,以改身命世运。归其一点,诚不能至诚,行未至笃行,乃至金石不开,气数不改,为性所格,遂成命运。若能化性而行,破格而做,唯善是务,唯贤是用,非但守成可得,中兴、创业也非难事。真正之难,难在道理不明,性格不化,怎能不为命数所拘。此亦天理。至于那些荒废朝政,根本无心振兴的末代君主的细行,其失其败,古来多陈,此不赘述。

这里想费笔墨而提醒的是,通常未明伦理常道之人行事,善恶参半,心有偏私,去中道而行,某些圣君明主有时亦难以避免。识人断事,不可不察,不可不自知。汉高祖刘邦时定下规矩,分封加爵“非有功不侯”。汉武帝时“欲侯宠姬李氏,而使广利将兵伐宛”,“不欲负高帝之约也。”司马光认为,“夫军旅大事,国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为不择贤愚而授之,欲徼幸咫尺之功,藉以为名而私其所爱,不若无功而侯之为愈也。然则武帝有见于封国,无见于置将;谓之能守先帝之约,臣曰过矣。”史称雄才大略如汉武帝,亦有此自欺欺人的荒唐政令,也是荒政之实例,在位期间亦多邪僻之事,盖自私心感得,未能例外。曾子《大学》所谓“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此之谓也。

二、几位典型的末代君王的事例

1.商纣王:盖世之材 混世之魔

第六章第二节已略述,此处仅举证两位圣人之言稍加评述,以消读者疑问。

王凤仪先生说,一个人如果五行逆转,就会使人生颠倒错乱,称之为“混世魔王”。商纣王的所为完全倒逆五行,违反了自然规律,身为天子如何运得万类?必然要灭身亡国。

齐宣王问曰:“汤伐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2.周幽王:感得天灾 自取人祸

周幽王名宫湦,西周末代君主。是周宣王的儿子,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即位,以明年为元年。《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说他继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地区都发生地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失而在阴,原必塞;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其纪。”当年,“三川竭,岐山崩”。

即位第三年,即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幽王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

周幽王不但感得天灾,恣行无度,废嫡立庶,还任 “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用事,惹得“国人皆怨”。申侯为报废后之仇,联合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周。幽王虽然烽火报警,但诸侯以为儿戏,置之不理。结果镐京被破,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