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房地产看中国社会与经济制度的变革(4)

任志强的地产人生 作者:任志强


经济学家始终认为只有富人才能使钱生钱,才能不断高速地增加财富,而穷人则不可能管好和用好钱。穷人要先学会如何变成富人,并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让钱生钱的经验。只有富有才会承认和允许富有。当人们的财富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行政管理层管理与服务的对象和方式,最终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继而达到使所有人都富起来的共同富裕。

安家立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建设在计划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同样,房地产在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应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且不论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从生存观念上产生的影响就是不可低估的。

在中国改革的几十年中,一个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就是产权制度问题,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产权制度的安排问题。而所有产权制度改革的开始,不是来自于企业改革中的产权明晰,而是来自于土地制度的改革,使私有财产从安家立业的角度出发成为现实与可能。

从人类诞生伊始,人的生存与生活就是一直围绕着拥有一个家而努力奋斗。从洞穴到秦砖汉瓦,再到今天的高楼大厦,都是以一个美好的家为中心的。私有制的产生也在于先有家才有财富的存放地点,家首先成为财产权利划分的开始与边界。儿时的教育也是首先从“我家的”与“你家的”开始的。当中国的法律制度中要消灭私有权利时,整个社会几乎所有人都丧失了追求未来的物质基础。当中国的土地制度和房屋制度改革之后(尽管现实中尚有不完全的双轨制存在),这种安家立业的冲动也引发了巨大的住房消费和为实现安家的追求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经济学家从来都认为攀比是人类生活追求的动力欲望源泉。在满足维持最低生存需要的吃穿之后,就是住房的需要了。住房资产与吃穿的不同还在于,住房消费不仅仅是维持生存的消费,而且还是生活质量外在表现的方式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资产与资本转换的介质,有投资增值的特性,是其他消费依存的“皮”,也是其他财富库存的“壳”。目前农村各个家庭中的首要大宗消费已转移到了住房上,住房已成为财富攀比的象征;城市中住房的讨论不但是媒体追逐的重点,也是几乎遍及所有家庭的话题。不管今天人们的收入是否能满足对住房追求的欲望,但这点星星之火已开始爆发燎原之势,并一次又一次地推动着制度的改革。也许中国的宪法还不能明确所有制的改变,但保护私有财产,最起码从住房上已有了基本的制度保证。经济发展的活动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开始,生活消费与财富的积累也将从住房的私有化开始,推动与促进中国经济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半个世纪,中国人并没有因为居住于“贫民窟”而感觉耻辱,但今天中国人已羞于在陋室中接待亲朋好友。新中国成立后的后半个世纪,中国人不仅在为拥有好的住房而奋斗,同时,还在随心所欲地变更住房条件,积累财富,提高生活质量。

当人们可以靠房租和房屋的升值增加额外收入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2002年5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