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与急于求成看似差不多,实则意思不同。两者同在于“急”,而急功近利的关键词在“利”,急于求成的关键词在“成”。不管怎样,两者都是造成浮躁的原因。
古时候有这样两位兄弟,都很有孝心,他们每日上山砍柴,换钱为老母亲治病。一位神仙为他们的孝心所感动,便决定帮助他们。于是告诉他们两个人说,可以用四月的小麦、八月的高粱、九月的稻、十月的豆、腊月的雪放在千年泥浆做成的大缸内密封七七四十九天,待鸡叫三遍后取出,汁水可卖钱。
兄弟两人各按神仙教的办法做了一缸。待到四十九天鸡叫二遍时,老大耐不住性子打开缸,一看里面是又臭又酸的水,便生气地洒在地上。老二则坚持到了鸡叫三遍后才揭开缸盖,发现里边是又香又醇的酒。所以“洒”与“酒”差了一小横。
浮躁,是因为我们太急于求成,一步登天想把事情做好,没有脚踏实地的耐性,没有步步为营的坚韧,没有日积月累的辛勤。就会应了这句话: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急于求成是所有人最致命的弱点。
培根曾在《凡事不可急于求成》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位智者说过,慢些,我们就会更快。没错,有人为了显示效率,凡事草草了事,结果得不偿失,使得一件本需一次完成的事情,要回头重复多次。所以,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
农夫在地里种下了两粒种子,很快它们变成了两棵同样大小的树苗。第一棵树开始就决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它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用以滋润每一个细胞,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初的几年,它并没有结果实,这让农夫很恼火。而另一棵树同样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了这一点。这使农夫很欣赏它,并经常浇灌它。
时光飞转,那棵久不开花的大树由于身强体壮,养分充足,终于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却由于还未成熟,便承担起了开花结果的任务,所以结出的果实苦涩难吃,并不讨人喜欢,而且自己也因此而累弯了腰。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终于用斧头将它砍倒,当柴烧了。
急于求成只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们不妨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很多时候,人们有些操之过急。自己做出一些好事或者付出一点,就渴望立刻得到回报,一旦不能如愿的得到回报就会报怨,就会怀疑,甚至会失去坚持下去的动力。这样的心态永远都不会得到回报。
人们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任何成果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酝酿,不可能今天做了马上就得到回报。就像农民种地,今天撒上种子,明天不会有收获,因为时候还没有到。假如农民心急,第二天没有收获就去把种子扒出来,这样他永远都不会再有收获。这种急于得到回报的心态是完全不实际的,就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刚读完学前班,你就要求他上大学,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去了,大学也不会收他,因为还不到他上大学的时候。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严格按照各自的规律进行的。急于求成,而破坏事物的规律,只能适得其反,一无所获。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就阐述了这个道理。昨天插上秧,今天就结穗,明天就收获,这是永远不可能的!只要你按时施肥,进行正确的管理,你的汗水不会白流,到了一定的时候一定会有收成。但是寓言中讲到的人就是因为急于求成,而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长高”了,而违背了禾苗的生长规律把禾苗拔断了,最后全部枯死了。
冲动是魔鬼,急于求成的这种冲动,不但不能使人们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使人忙中生乱,丧失机会而铸成大错。所以说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按部就班,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人行善不可丧志,不要因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没有立刻得到回报就怀疑上天不公平,误以为好人没有好报,而放弃继续行好行善的动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不要为了得到回报,只要把真诚的付出与行好行善的行为一直坚持下去,不管别人怎样,自己坚持一个信念,等时候到了,你的努力不会白费,你的付出不会没有回报。
恒久的坚持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浮躁正是缺乏精神修养的表现,人们不是关注内心,注重体验,而是过于在意外在的得失。付出一点点努力,就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缺乏等待的心情,缺乏从容的气度。 急于求成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让人身心俱疲,狼狈不堪,光剩下了“急”,而没有了“成”。
浮躁,因为轻易放弃
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
——塞缪尔·厄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