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15)

江湖三百年 作者:秦宝琦


啯噜是采取结拜异姓弟兄的方式所结成,以割去发辫作为相互识别的记号。啯噜在结拜时,要求众人把发辫割下,烧成灰后和入酒内共饮,以表示互相帮助和同官府对抗到底的决心,因为发辫在清朝是表明顺逆的标志。但是,其首领“棚头”因为要出头露面,所以不割发辫。拜把之后,不许擅自离开队伍。如果遇到追捕紧急,需要公议散去,始敢各自逃生。如未议而一二人先散,则大家一同将其追杀,所以啯噜的组织极为坚固。清人邱仰文在《论蜀啯噜状》中谈到啯噜的活动:啯噜种类最多,大约最初是从事赌博,赌博输钱就进行偷窃或抢劫,也经常进行酗酒、打降(类似收保护费)、勒索酒食、奸拐幼童、甚而杀人放火。为了私利,往往同伙之间互相杀戮,这些皆谓为“红线”,也自称“红线弟兄”。以上各类皆不为盗。那些专门进行掏摸掐包翦绺者,称为“黑线”。至于啯噜产生的根源,邱仰文指出:啯噜有十分之一二来自贵州、广东,而以湖北为多。这些人在原籍皆属良民。清初,四川地广人稀,移民来此即可占耕土地,俗名“插业”。后来移民越聚越多,百余年来,居民日益稠密,荒地全被开垦,而移民却流来如故,因而无荒地可以开垦,无职业可以栖身,于是同乡同类,相聚为匪,成为啯噜。

啯噜中有一部分活跃在川、楚、陕老林地区,从事强买强卖或抢劫活动,另一部分则在川江上充当水手、纤夫,哥老会便是由川江上失业的水手、纤夫演化而来的。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四川的重庆、夔州二府的啯噜子,每起或二三十人,或四五十人不等。每起必有头人,名“掌年儿”,带有兵器,沿途抢夺拒捕。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取得在我国的内河航行权,外轮大举进入长江,排挤了原来行驶在长江上的木帆船,从而导致更多的木帆船水手、纤夫失业,被迫加入到啯噜的行列中来。在外国轮船侵入长江以前,从四川重庆到湖北宜昌再到上海的航线上,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主要都是依靠木帆船。仅从重庆到宜昌的航段上,就有船夫、水手和纤夫20万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