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龙是雨的神(1)

龙图腾 作者:朱必知


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中,龙往往是司雨的水神。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就曾请求龙王帮他扑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当然事后证明并未奏效)。传说当年禹王疏通水利到巫山,有一条龙错行了水道,被大禹斩了,可见龙与水一直紧密结合在一起。

龙在神话传说中一直都和云、雨、水相关,并且成为掌管雨、水之神。《左传·桓公五年》就有祭龙的记载:“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所谓“雩”,就是指对雨神的祭祀。

中国远古就有四渎等水神和龙的崇拜,而佛经译者则把两者结合起来,于是龙王之称首见于《法华》、《华严》诸经。只是龙王作为新一类神祇,完全是佛教传进来以后才有,并且是在唐宋之后随着供奉龙王的龙王庙渐渐普遍起来而影响愈加广泛。江南地处滨海,水乡泽国,越地先民“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这也同时说明了龙王与水的关系。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又带来了佛教中的龙王。在印度教里,龙的名字是龙或蛇魔,有的画像是头巾遮盖的眼镜蛇。在中国,龙王是海洋、河流和湖泊中的神灵,被认为是保护和赐予信徒的恩惠。

《妙法莲花经》说:“龙王有八,一曰难陀龙王,二曰跋难陀龙王,三曰婆伽罗龙王,四曰修吉龙王,五曰德义迦龙王,六曰阿那婆达多龙王,七曰摩那斯龙王,八曰优钵罗龙王。”佛教中的龙王,据《华严经》上说,其职能也是“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

从唐代开始,祭龙求雨就成为祭水神的重要内容了。据《文献通考·郊社考》载,唐玄宗开元二年,降诏祠龙池,又降诏置祭坛及祠堂,每年仲春都要行祭龙大事。对龙的崇拜热闹起来以后,道教也来附会佛教传说,开始大讲如何召龙求雨。《太上洞渊请雨经》上载,遇夭旱或遭火灾,只要诵经召龙王,就可降下大雨。于是宋代四处修建起五龙祠,每年春秋要两次举行祭龙活动。

传说宋代信州的五龙祠特别灵验,凡是求雨,一祷则灵。故而宋徽宗大观二年十月,下诏天下,五龙神都封为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这时的龙王已经分不清是属于道教还是佛教抑或其他什么教的了。

显然,龙王很快将其他水神取而代之。之所以如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比起什么奇相、湘君、伍子胥、河伯等一河一神来,它具有总领水域的特点。其他的水神、河神,多半只能管一条河,甚至一段河而已,既管不到其他河流,更管不了风雨雷电,而龙王既能在天空中兴云作雨,又能潜入水中显灵。而且凡有水处,皆有龙:海中有海龙,河中有河龙,湖中有湖龙,甚至井中也有井龙,因此它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接受起给它的封号,成为名副其实的龙王。

对民间百姓来说,龙本来就是个最捉摸不透、最神秘、最有神通的灵物。现在成了龙王,既管云雨滋润万物,又管河流水利灌溉,这一身而二任,不是至少还可以省一炷香火吗?又何乐而不为!至于全国各地龙王庙越建越多,香火越来越盛,以至于一些地方性的水神渐渐默默无闻了。

从中国人以龙为图腾、再以龙为水神的发展历程来看,龙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对龙的崇拜是很自然的事。因此,龙、麒麟、凤、龟连在一起称为“四灵”,是吉祥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