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余英时:回首辛亥革命,重建价值观念(5)

告别皇帝的中国 作者:马国川


 

所谓普世价值,中国古已有之

马国川:与宣扬“中国模式”相呼应,一些人极力反对“普世价值”,指责普世价值是西方的价值。

余英时:所谓普世价值,如人权、自由之类中国古已有之,只是没有西方所流行的这些名词罢了。比如,孟子讲“明君制民之产”,就是讲政府对人民应尽的义务,反过来说也就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其中不只包括田产权、工作权,也包括教育权(为“庠序之教”)等。“民主”虽然不是中国名词,但是要给老百姓权利,以老百姓为主体,这种观念早就有,否则《尚书·泰誓》怎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呢。“天”比皇帝更大更高,而“天”是代表老百姓的。所以,民主其实人人心里都有、都向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一种民主态度。人权的核心观念是每一个人的尊严,能自己做主,这在儒、道两家文本中都可找到。清末以来,许多学者,包括孙中山在内,都已做了不少努力,要在中国传统中找普世价值。胡适去美国演讲(四十年代),也强调中国的“民主”虽未发展成功,却具有一些重要的“历史基础”。

不能说,西方才是文明的主流,普世价值就是西方的。中国也有普世价值,应该把自己文化传统里的普世价值好好进行整理。不但中国有,印度也早有自由、平等之类的“普世价值”,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已有文章指出。

马国川:普世价值的观念在中国遭过了很大的曲解。

余英时:曲解后就被人利用,西方的东西我们要不要?偶尔有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就不得了了,那都是废话嘛。如果不承认“民主是个好东西”的话,共和国也不是好东西了。那还是回到皇帝制度吧,回得去吗?

中国人一直讲,搞政治要靠民心,如果得不到民心就完了。

马国川:能不能说,在现代社会所谓“民心”,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普世价值?

余英时:是普世价值。每个人生下来都要自己做主,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就是所谓自由。佛经上到处都是自由、平等。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不能说只有义务没有权利。中国语言是从义务方面着眼,不强调应该得到什么。强调我应该做的,对别人来说就是权利。两种不同的语言。讲的是同一个事实。

动辄反西方,完全对历史不了解,而且封闭历史、曲解历史,这样下去,中国哪能变成大国呢?

马国川:看来,您对未来是悲观的。

余英时:短期,我有点悲观;长期,我是乐观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