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这种夹在婆婆和媳妇之间的男人是“三明治丈夫”,这种“三明治丈夫”表面上是孝顺至上,实际上是精神上没有断奶的男孩,他们只会做母亲怀中听话的乖孩子,无法成为保护妻子的好丈夫。李丙准认为:“男人真正的孝顺是跟母亲‘划清界限’”。我同意这种说法,所谓“划清界限”不是脱离母子关系,而是从母亲对儿子无所不在的关注中“解放”出来。让母亲更多的关注他和他的妻子,而不是仅仅关注他,要学会把儿子和媳妇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把媳妇当成外来的“假想敌”。
除了离异、丧偶这种单亲家庭之外,母子关系过份亲密实际上还折射出夫妻关系的“有名无实”,关系紧张的婆媳后面往往有一对亲密的母子,而母子走得过近是因为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关系非常疏远。母亲为了寻找情感寄托,只好把儿子作为替代品,尤其在父亲的位置长期缺失,或者无法尽责的情况下,儿子更会紧紧的依赖母亲,母亲也会深深的眷恋儿子。这种情形在中国历代的婚姻家庭中屡见不鲜。
(四)母子关系超过夫妻关系是家庭矛盾的根源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在中国,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种不正常的家庭关系?我认为三种因素不容忽视:
1、是中国传统女性天生就有“母性情怀”,不仅对兄弟、对父母无微不至,甚至看到落难的公子也忍不住升起怜悯之心,结婚以后更是一心一意相夫教子。要不贤妻良母的观念为何如此深入人心呢?这种母性的包容反映到婚姻中,就是全情投入,就是无私奉献。久而久之,不仅在儿女面前是个“良母”,在丈夫面前也渐渐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妈”。
2、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使得丈夫和妻子在不同的分工中渐行渐远。丈夫每天在外奔忙,除了晚上在一张床上睡觉,白天基本上见不着面,长此以往,妻子便成了“白天的寡妇”,伴随着一种潜在的不满之外,就是难熬的孤独,倘若此时,儿子降生,无疑宣告一个第三者的降临。慢慢地,妻子就会把对丈夫的关注转移到儿子身上,丈夫越很少回家,妻子越寂寞,就越会把情感投注在儿子身上,如果看到自己付出的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比如看到孩子渐渐长大了,开始上学了,做母亲的会感到无上的光荣——这是做女人的一种天性。此时,即便丈夫不与自己作过多的交流,她也不会感到多难过,因为在孩子身上她获取了更多的东西。
3、这也跟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只重传宗接代,不重夫妻情感有关。(关于这点,请见本章第三节)做妻子的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爱,只好转移视线,把儿子当成“代理配偶”。这种“代理配偶”不光是出现在丧偶、离异的单亲家庭中,在夫妻之间长期冷战、丈夫有外遇、或者妻子看不起丈夫的家庭中,儿子都好似被“突击提干”一样,会迅速取代原来丈夫的位置。将来儿子一旦结婚,就会跟自己的媳妇组成一对无比纠结的三角关系,儿子夹在其中不知所措,成为所谓的“三明治丈夫”,媳妇嫁给这种男人无疑会痛苦万分,而“三明治丈夫”的儿子如果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环境下长大,长时间耳濡目染,也会不自觉倒向自己的母亲,沦为下一个“代理配偶”,从而演变成一个“母子亲密,婆媳失和、夫妻冷漠”的恶性循环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