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的夫妻为何大都“相敬如宾”?
上文提到,由于中国男人普遍缺少“青春期”,这就导致了两种极端的人格状态:要么童年无限延长,始终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要么未老先衰,三十岁的年龄却有着五十岁的心境,无论做什么都得过且过,了无生气。这两种男人,都让女人爱不起来,因为他们在情感上都是填空题,都等着女人来补充答案。说的再严重点,他们都好似患上了“情感失语症”。不会表达,不懂表达,也不想表达,跟他们结婚,就像嫁给了一个哑巴,一个什么甜言蜜语都不会说,什么样的内心想法都不会敞开来让你知道的“哑巴”。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造就了不少“哑巴夫妻”。
在我的情感系列第二部《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中,我曾经详细分析过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关系。那时候青年男女结婚,听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的是“门当户对”“传宗接代”,爱情从来就不是先决条件,甚至连上台面的资格都没有。按照易中天先生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中的说法,就是“无爱之婚”,“无性之恋”,话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夫妻生活基本上处于“无性”的状态,有,那也只是例行公事,或者仅仅为了“播种收割”,既无事前的性吸引,也无事后的性快感。虽然那个时候,青年男子都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当成人生追求的两大目标,但人生若只如初夜,初夜一过,梦也走了。渐渐,夫妻之间只剩下“相敬如宾”了,这还算好的,有的夫妻就干脆往“相敬如冰”或“相敬如兵”过渡了,冯小刚电影《一声叹息》中张国立扮演的丈夫跟徐帆扮演的妻子有这么一句对白“我拉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感觉是没了,但要分开是很难”,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夫妻的实质,只有亲人的温暖,没有心跳的冲动。夫妻似乎就是老老实实过日子,孝敬父母,抚养子女才是头等大事,至于情不情、爱不爱并不重要。
有时候夫妻之间过于浓烈反倒惹人闲话。据《汉书-张敞传》记载,汉宣帝时的京兆尹(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张敞夫妻情深,每当妻子在家化妆时,张敞就为他把笔画眉,天天如斯乐此不疲。你说夫妻两个恩恩爱爱的招谁惹谁了,偏偏有爱管闲事的人给皇帝打了小报告,说张敞这小子不务正业,天天在家跟老婆搞不正当男女关系,结果汉宣帝一听就火了,这还得了,赶紧拿下。张敞简直哭笑不得,只好跑到皇上跟前解释:“臣闻闺房之乐,夫妇之私,有甚于画眉者”,意思是说,我们两口子亲亲热热的,不就画画眉毛吗,怎么了?又没伤风败俗,如果连这个您都要管,那天下岂不什么事都干不了了?汉宣帝毕竟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国家领导人,仔细一想,也对,人家两口子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又没影响工作,更非伤风败俗,何必管那么多呢?这个故事现代人看了以后也许会觉得莫名其妙,张敞既没包二奶,又没逛妓院,不就是利用业余时间跟自己明媒正娶的老婆画个眉调个情怎么了,触犯哪条法律了,屁大点事连皇帝老子都要过问?你还别说,那个时候就是那样,夫妻之间横眉冷对很正常,没事画眉就不正常,
别说外人直犯嘀咕,至少家里那位婆婆也会看不顺眼,就要无事生非。古文中就有这么一句:“子甚宜其妻,母不悦,去了。”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儿子太喜欢自己的妻子,但母亲不喜欢,照样可以休掉她。不要笑这种古训“变态”,现在很多婆媳不和,不也是这个原因?婆婆看不惯媳妇和儿子“过于亲密”,搞得家里总是战火纷飞,似乎两口子在家里得跟听英模报告一样正襟危坐,倘若举止亲昵,反倒像一对“偷情”的“狗男女”!这就是中国人普遍的情感逻辑:夫妻之间,平平淡淡才是真。性爱方面过于炽烈者,不是让人想起西门庆,就是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