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国外贷款的崩溃甚至更为剧烈。美国投资者所持的新的长期外债,从1927年和1928年高峰时的每年12亿美元降至1931年的不足2亿美元,到1932年更是只有区区70万美元。由于外国人用以购买美国进口品的美元已不再是唾手可得,所以他们也就不愿意再将所持的余额存在纽约。
“大萧条”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威力,原因就在于它破坏了银行系统的稳定。美国银行不仅为外国政府和公司提供贷款,而且还为本国的公司、农场主和自治市提供贷款,而今,它们发现这些投资都已成为呆账坏账。而随着银行资产负债表情况的恶化,储户纷纷涌向银行,以取回自己的存款。在1930年的最后几个月里,第一波银行挤兑潮爆发。在受影响的银行中,大多都与位于纳什维尔的投资公司考德威尔公司(CaldwellandCompany)有关。该公司控制着南方最大的银行链,而所有这些银行都为考德威尔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所有,或由与该公司创建者罗杰斯·考德维尔有私人关系的人拥有和运营。考德维尔就是他那个时代的迈克尔·米尔肯。1917年,27岁的他创建该公司,承销南方自治市的垃圾债券,并将这些债券卖给散户。他的父亲詹姆斯·考德维尔1870年来到纳什维尔,为一家杂货批发店工作。由于一整天都没有卖出一单狗尾草种子(狗尾草可用作马饲料),詹姆斯便收购了该市所有的狗尾草种子,然后囤积居奇,最后赚了一倍。自此之后,他开始一步步进入保险和银行业。子承父业,他的儿子也进入银行业,而且他的运营同样充满不确定性。对考德维尔的银行来说,其最主要的客户就是那些由考德维尔公司帮其承销债券的自治市,而实际上这也是唯一的客户。当这些自治市在1930年陷入金融危机之后,考德维尔的银行也陷入了危机。
但即便没有考德维尔,也会出现另外一个人做同样的事。经济状况的恶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问题。到1931年,银行挤兑事件在美国各地不断上演。美国存在的问题,其他国家也无可避免,阿根廷、墨西哥、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埃及、土耳其和英国等也都发生了银行恐慌。哪里有银行,哪里就有恐慌。在整个世界,几乎没有一块地方可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