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些危机而言,有的是由当局行动失败而促成的,而有的刚好是因为当局的行动而变得更加恶化。比如在英国,当官员为银行提供紧急救助时,他们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他们更重视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不是货币的稳定。面对新的美国竞争对手的压力,英国银行以特惠条件向德国出口商提供信贷。而如今,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到德国,柏林冻结债务偿付。对于伦敦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说,这无疑会形成一个空洞,而对英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说,亦是如此。在其他情况下,英格兰银行会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国外资本,以避免黄金的损失。但它知道,高利率会使得银行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所以,英格兰银行拒绝采取紧缩措施。有观察人士将英格兰银行在英镑捍卫战上的失利归于行长蒙塔古·诺曼的微恙。由于不堪危机的重压,他去了加拿大度假。但事实上,诺曼的副手非常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了保持银行的稳定而不是英镑的稳定。
那些一直追踪英格兰银行的投资者很容易发现货币贬值的迹象。基于自卫本能,在英镑贬值之前,他们纷纷将他们在英国的资金转移出来。他们把他们的资金转换成为外国货币,并将其重新存到国外。
英格兰银行依然坚持其不干预的策略。除7月下旬两次小幅上调利率外,它抵抗住了压力,并未再通过利率手段来捍卫汇率。9月20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并允许英镑贬值。显然,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决定。
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此感到高兴。搭乘白星航运公司(WhiteStarLine)“荷马”号游轮前往曼哈顿的英国游客震惊不已,因为相较此前,他们所持的英镑只能兑换更少的美元。“在英国,1英镑还是1英镑。”一名游客颇为气恼地说道,“我要把身上的英镑带回家去花!说得过火一点,这难道不是一种打劫行为吗?”而与之相比,工业界的反应却非常积极。“布赖恩是对的。”英国国际通用电气公司(InternationalGeneralElectric)总裁克拉克·H·米诺尔总结以往的教训说。显然,这里的教训是指威廉·詹宁斯·布赖恩的反黄金运动。米诺尔并不是唯一将两者联系起来的人;不久之后,不列颠群岛就进入了“布赖恩式”的英国繁荣时期。
美元反弹
英镑的贬值激起了人们对美元是否安全的疑问,并导致金融压力转向纽约。不仅私人投资者,而且中央银行也都纷纷将其所持的美元在第一时间转换为黄金,而这其中,法国、比利时、瑞士、瑞典和荷兰的中央银行冲在最前面。9月21日,也就是英镑贬值后的第一个营业日,美元兑换黄金拉开了序幕。两周之后,为捍卫美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将其贴现率上调整整1个百分点。一周后,再次上调贴现率,同样是1个百分点。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幅度上调利率,这在联邦储备系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直到47年后的1978年,为拯救疲软的美元,这样的一幕才再次在美联储上演。通过采取这样一种激进措施,虽然美元的汇率稳定了,但银行系统则不然。仅在10月一个月,就有500家银行倒闭。从1931年8月算起,在之后的6个月内,有近2000家银行破产。这就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提高利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