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的选择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达里安·里德(Darian Leader)在《为什么女人写的信比寄出的信多?》(Why Do Women Write More Letters Than They Post)中指出,女人逛商场总是想买其他女人没有的衣服,男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想买跟别人一样的衣服。现如今,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既折磨着女人,也折磨着男人。男人和女人都被告知应该做独一无二的人,但与此同时,独一无二的人的特征却被描述得一清二楚:他或她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尤其是他或她应该效仿哪位名人。
电视节目《我想要一张名人脸》的追随者都是决定做脸部整形手术的人,以期使自己看起来与所喜欢的名人更相像。通过不那么富有戏剧性的形式,“极度改造”把整形手术描述成使生活更美好的根本途径,参与者可以参与自我改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通过整形手术,参与者看起来就像是另外一个人。他们不仅希望外表看起来不一样,还希望别人看他们的眼光也不一样。例如,在一期节目中,一位名叫梅莉莎的女士希望外表看起来有所不同,因为她要去参加高中同学的10年聚会。在学校的时候,她的外貌总是被人取笑,现在她想一雪前耻。对于她来说,新的外形是治疗少年创伤和怨恨的良药。心理分析学家每天都会听到人们对快速、戏剧性地改变自我的需求,人们宣称:“我要重新创造我自己。”当然,心理学的目的不是满足病人对改变的需求,而是帮助人们了解欲望背后隐藏的东西。但是,整容手术可以满足病人重塑自我的需求,它已经成为一种万能的手段,承诺即刻、无所不能的改变。
就是因为感到现有的身体无法恰当地表明自己的身份,所以人们才不断地追求身体上的改变,人们对生活中的其他身份也会感到不满足。打造一种身份的首要问题是人们可以从表明某种身份——比如教师、父亲、丈夫、音乐家——中获得暂时的安慰。但是,没有一种身份可以全面地反映他们的真实面貌。不论一个人多么努力地“做自己”都必然会失败,因为总有一些内在的东西是外在的身份所无法彰显的。自我(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架构,很容易被下意识的驱动力和欲望破坏。有的人可能会暂时压制这些驱动力,表现得像一个有能力的理性的主体,但是最终他们会以他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口误甚至病态的方式暴露出自己的真实一面。那些认为可以通过复制他人的特征来打造某种身份的观点,已经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一些特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