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选择
一种观念认为,只要选择一种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任何人都能够拥有充满魅力和名望的人生。这种观念使无数人放弃了生活的根本,转而去追寻不现实的梦想。例如,俄罗斯网球选手安娜·库尔尼科娃和玛利亚·莎拉波娃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功之后,“网球热”兴起,甚至连俄罗斯偏僻的村庄都开始打网球了。可怜的俄罗斯农民抓住一线希望——他们的女儿可以成为冠军、明星和榜样。许多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的甚至变卖所有的财产——支持孩子进行集中训练。但是,不论他们多努力地训练,成为网球明星的概率也是极小的。据美国的一项研究估计,在美国,10000个孩子中只有1个能够获得运动奖学金,从而进入学院学习,在这些学员里,10000个人中只有6个人有机会成为专业运动员。尽管有些人会告诉俄罗斯农民,他们的女儿成为莎拉波娃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们也不会放弃。1999年,塞雷娜·威廉姆斯在美国公开赛首次获胜时说:“这曾经是我爸爸的梦想,现在它是我的梦想。”当年轻的网球选手达到事业顶峰,真相就被揭露出来:成为明星最初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梦想,而是他们父母的。运动和娱乐的营销活动不断向人们灌输一种观念,即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明星,努力从社会制约中解脱出来。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明星梦会经由两个渠道进入个人选择中:第一,明星梦始于运动员的父母而不是他们自己;第二,这种野心是模仿已经成功的例子。例如,玛利亚·莎拉波娃是年轻网球女选手。
可能我们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所认为的纯粹的个人选择事实上往往取决于他人的看法和影响。我们宁愿相信我们处在完全拥有控制权和彻底独立的状态。但我们却感到烦恼,因为知识储备不充足或者不具备相应的能力而无法随机应变地作出选择。所以,一旦我们听从权威的建议,便会对投入其中会有什么样的价值产生疑问。
杰克·哈尔彭(Jake Halpern)在《名声瘾君子:美国人最爱癖嗜背后的真相》(Fame Junkies:The Hidden Truthsbehind America's Favorite Addiction)中把目光投向名人的私人助理打造身份的方式,这些方式受到老板强烈且往往令人不安的影响。在工作初期,助理整个生活都围绕着名人雇主,并逐渐丧失作为独立个人的身份。当他不得不考虑离开雇主时,第一场危机到来了: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伴随着对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恐惧。他迟早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他的名字,直到他辞掉工作,才能使自己从雇主的阴影中挣脱出来。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丧失了名人效应带给他的身份,但另一方面,他也第一次看清自己为了工作牺牲了很多正常的生活:老朋友已经失去联系,家人越来越疏远,看不清未来有什么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