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名人助理的要求类似于对一名信徒的要求。正如哈尔彭所指出的:“那些名人助理和宗教信徒觉得自己很重要——为伟大的人做事使得他们如此接近权力以至于几乎可以看到它和触摸到它——这是令人兴奋的。”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高昂的,因为宗教领袖和名人都是“贪婪的机构”。因此,哈尔彭得出结论:“我们穿着一件用他们的名声装饰的外衣,购买他们钟爱的所有产品,他们去哪我们就去哪,不停地谈论着他们,但我们最多也只能听到他们生活轨道最外端轻微的嗡嗡声。”
尽管如此,认同我们树立的行为榜样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可能会反映出我们对更传统的权威人物的态度,比如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能爱他们,尊敬他们,我们也可能会挑他们的毛病,尤其是在我们长大以后。对待名人也是一样,我们先把他们当做偶像,然后便热衷于怀疑他们的威望,并揭露他们只不过是普通人,就像我们一样。著名杂志《美国周刊》努力展现名人的友好、实事求是、和善,其中一篇文章题为“明星——与我们一样”,“我们的读者感觉珍妮弗·安妮斯顿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杂志的编辑说道,“在《老友记》中,珍妮弗成为所有人最好的朋友,她与布莱德分手而且受了重伤。”这些是否会带来杂志销售量的增长?当然!通过用名字中的名作为称呼明星的昵称,这本杂志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即我们与这位明星没有什么不同,名人其实也是普通人,他们面临着与其他人相同的问题。如此(虚假的)亲民关系使人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只要有必要的媒体曝光率,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名人。因此,成为名人是我们的一种选择。
认同名人的需求可以通过一种略微复杂的方式来理解,即阐明由加拿大哲学家罗伯特·费勒(RobertPhaller)提出的概念“互御”(inter passivity)。互御发生在某个人及其代理人之间,代理人是指那些负责代表其他人做某些事的人。例如,在塞尔维亚,人们雇用妇女在葬礼上痛哭代为表达悲伤之情,雇用和尚念经为他们祈福。通过同样象征性的方式,人们录下他们从来不会去看的影像,因为录像机会通过某种方式代替他们去看。
一些人会肆无忌惮地模仿他们所认同的名人,另外一些人对名人肆无忌惮的模仿行为则是扮演代理人的角色。粉丝不必去模仿名人的行为,便可以在不冒任何风险的情况下,享受名人无节制的生活为其带来的错位的兴奋感。认同一个名人往往不是去模仿他,而是假装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个年轻的女孩可以很好地模仿帕丽斯·希尔顿(Paris Hilton)的穿衣打扮,同时远离她的生活方式——帕丽斯·希尔顿是一名代理人,过着狂野、糜烂的生活,而年轻女孩并不需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