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让自己情迷,才能虏获他人心(1)

将心注入 作者:(美)霍华德·舒尔茨


不论你能够做什么,或是在梦想什么……开始去做就是了。勇敢中包含了天赋、能量和魔力。

—歌德1987~1992年,星巴克只是一个自募资金的公司。我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今后的使命是使星巴克成为一家众人瞩目的公开上市公司。在投资者的支持和批准下,也靠着雇员们的绝对信赖,我们很快把某些步骤列入了紧迫性的议事日程:向全美各地的拓展、雇员的各项福利、今后的投资项目、管理水准的提升。

以下几章将细述我们在第一项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同时追忆重组星巴克那几年—我们的企业文化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我们所学到的重要课程。那些岁月里,围绕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曾有过许多争议,我们在有的事情上坚持了自己的理念,而在其他一些事情上又学着妥协。

肉与薯片城里的风味咖啡也许我们当时进入芝加哥市场是那一时期最冒险也是最使我们灰头土脸的事情了。事后再看,简直不能相信我们在星巴克发展初期就走了如此冒险的一步。

那念头其实在“天天”与星巴克联姻之前就已萌生。虽然当时我们只有西雅图的两家咖啡吧,加上加拿大温哥华的一家,但我急于想证明在整个北美诸多城市扩张的创意是正确的。我想,如果其他城市的人们能够接受这种比他们习惯的口味更为浓烈而强劲的星巴克咖啡,我们那至关重要的测试就立见分晓—我们的零售咖啡店能够成为人们的日常聚会之处,就如我在意大利所见?如果咖啡豆零售与咖啡饮品的结合能够推向全美,我们就应该在远离西雅图的地方进行试验,越快越好。

其实当收购星巴克的时机到来时,我们的扩张计划本该更为审慎地向后推延。然而,甚至在为筹钱募资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也没打算放弃芝加哥的计划。这个想法是,一旦星巴克和“天天”合并在一起,在西雅图以外设店就变得更为迫切。我的目标是做成全国性的公司,我想知道的是,什么会妨碍这一计划的实施。

许多企业专家提出各种理由反对在芝加哥设店。小小的“天天”没有基础去支撑如此重大的推进。芝加哥在2000英里以外,从距离上看很难及时向那边供应新鲜烘焙的咖啡豆。怎么来保证我们的咖啡以顶尖水准打入福尔杰和麦氏咖啡的心脏地带呢?我被告知,芝加哥人从来不喝重烘焙咖啡。就外卖而言,他们也更喜欢在本地的连锁便利店“WhiteHenPantry”购买咖啡。

当时,我若能听取这些明智的意见,就该等到收购完成后,在西雅图有了更坚实的家底,再慢慢向周边城市扩张,特别是波特兰和温哥华,那两个地方的人显然比较偏好特色咖啡。

但我就是要去芝加哥。那是个气候寒冷的地方,很适合饮用热咖啡。它的中心区域要比西雅图大得多。那是一个充满邻里情谊的城市,人们喜欢聚集到本地一些公众场所。在1971年之前,西雅图人压根儿不知道什么叫重烘焙咖啡,怎见得芝加哥人就不会很快学着喜欢这一套?说不定比西雅图人学得更快呢。

事情定了以后,芝加哥的房地产经纪人向我们推荐了三四处店址,杰克·罗杰斯和我一起去考察了一番。杰克是“天天”的早期投资人,做连锁店和餐馆很有经验,他就是芝加哥人。出于父亲般的关爱,他后来成了我们的朋友和顾问,而我们只给了他很少一点儿根本抵不上他辛劳付出的股份。他曾是“天天”董事会的成员,我们买下星巴克后,他又成为一名执行总裁。在我们的管理团队中,他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管理人员,整整工作了10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