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去了解别人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一个哑巴要买钉子,他会用双手来比划锤子锤钉子的动作。售货员看见了,问:“您是买锤子吗?”哑巴摇了摇头,举起比划钉子的手。售货员明白了,他是要买钉子。
那么,问题出来了:如果一个盲人去买剪子,他该怎么办呢?
有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这太简单了,当然是像哑巴一样用手比划喽!”答案真的如此吗?NO!完全错误!你仔细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个盲人,你看不见任何东西,你不知道剪子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是,你知道你需要的工具就是剪子,你知道它的用途。
所以,答案就是:盲人会用嘴去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问题,人们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当你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对待困难和问题,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只有我们真正做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多地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在工作中需要学会换位思考。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由于利益的冲突或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因素,难免会出现矛盾与分歧。但只要在工作中懂得换位思考,多从其他同事的工作角度出发,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一分理解与宽容,相信在我们身边就不会存在那么多不愉快的事情了。我经常看见有的店家或者买家在那里抱怨,说这个买家怎么刁难啦,这个卖家怎么厉害啦。甚至我有时候在工作中或者在我的店里,都经常会觉得,这个人好讨厌,喜欢钻牛角尖,我懒得理他,或者我不想做他的生意了。但其实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想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说不定自己要比那个人要更厉害。
肯尼斯·库第在他的著作《如何使人们变得高贵》中说:“暂停一分钟,把你对自己事情的高度兴趣,跟你对其他事情的漠不关心,互相作个比较。那么,你就会明白,世界上其他人也正是抱着这种态度。这就意味着,要想与人相处,成功与否全在于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去理解别人的观点。”这一点,卡尼斯先生有其独特的心得:多年来,我经常在我家附近的一处公园内散步和骑马,作为消遣和休息。我跟古代高卢人的督伊德教徒一样,只崇拜一棵橡树。因此,当我一季又一季地看到那些嫩树和灌木被一些不必要的大火烧毁时,就觉得十分伤心。那些火灾并不是由吸烟者的疏忽引起的,而全是由那些公园野餐、在树下煮蛋和做“热狗”的小孩子们引起的。有时火势太猛,甚至会惊动消防队来扑灭。
在公园的一块告示牌上写着:任何使公园内起火的人必将受罚或被拘留。但告示牌立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很少有人看到。公园里有骑马的警察,他可以照顾到整个公园才对,但他们并未尽职。火灾继续在每一个季节里蔓延。有一次,我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位警察面前,告诉他公园里有一处着火了,希望他赶快找人来救火。但他竟然漠不关心,说这不关他的事,因为那儿不是他负责的辖区。我真失望。从此,我再到公园骑马的时候,就像一名自封的管理员那样,试图去保护公共财产。
刚开始,我并不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一看到树下有火,我就骑马来到这些孩子面前,警告他们说:如果你们使公园发生火灾,就要被送进监牢去。我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拒绝,我就威胁说要叫人把他们抓起来。我只是尽情发泄我的怒气,根本没有顾及他们的看法。结果呢?那些孩子服从了——不是心甘情愿的服从。但等我骑马跑过山丘之后,他们很可能又把火点燃了,而且恨不得把整个公园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