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肉师傅狠狠地白了小花一眼,无奈地退了钱。那妇女接过钱,对小玫说:“小姑娘,你很诚实。跟我走吧,你的茶叶我都要了。”
小花跟着妇女来到了一家土产公司,进了办公室后,她对小花说:“小姑娘,我想收购你这种茶叶,货多吗?”
小花惊呆了,点头不迭。
她接着说:“你有多少我要多少,但要换上名副其实的包装袋,做生意要以诚为贵。这一点,你比我更懂。”
因为诚实,小花差点一包茶叶都没卖出去;也因为诚实,茶叶有了销路,她家里的境况从此大有好转。
坚守诚信,不为利而动,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也是诚信的价值。履行“诚信”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朝三暮四,更不是偷鸡摸狗,表里不一。要始终不渝,要言行一致,要严于律己。只有这样做,才能将人生之舟平安地驾驶到所预定的目的港。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往往容易受名利的诱惑,因一时鼠目寸光而丢失了“诚信”,这将会让我们输掉青春和未来。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孟子说:“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你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幸福与快乐。
传说,有一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所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到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不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早晨,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旅馆里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有一个中国人非常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了这些孩子的应允,他坐在他们旁边。看到这样一个肤色不同的外国人到来,他们没有一丝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他谈了起来。这三个孩子中,老大是男孩,十二三岁,戴着眼镜,老二是女孩,八九岁,另外一个小男孩五六岁,是老三。从谈话中他了解到,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酒店里的,因为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
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这个中国人满脸疑惑。这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他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他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他又问道。
“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他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二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他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当你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时,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没有了埋怨,没有了嫉妒,没有了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然的心。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要谨记在心,懂得感激。因为别人的帮助不是“理所当然”的,世界上没有谁对你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这点点滴滴的都是人情,不但要心存感激,还应以同样的爱心去关心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