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做事——方圆做事才到位(1)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和人情世故 作者:冠诚


 

巧借他人成事

世界上有三借:借人、借势和借钱。这都是成事之道。借人、借势是聪明人常用的一种成事之道,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至少可以弥补自己的才智、人力之不足。这很容易令人想起《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此计告诉人们:“借”字为利用他人成事之诀。 

下面是一个利用“朋友”除掉隐患并借人、借势成事的案例: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立即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他便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他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众人直喝得酩酊大醉。

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他便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他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地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   

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怕惊动周瑜,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驶过长江,回见曹操。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要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众人将蔡瑁、张允的头送上时,曹操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 

这里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齐貌弁在靖郭君的食客中是一位缺点最多、最不合群的人。可是,靖郭君出于他的独到观察力,不以此为意,反而对齐貌弁给予更多的怜惜,对他的饮食起居也给予超乎一般的关心。

数年之后,宣王即位。靖郭君只好辞掉相职,回到叫做薛的封地隐居去了。齐貌弁也跟随主人到了薛。

一次,两人坐在茶桌前,以兄弟相称,一起品茶高谈国事。齐貌弁与靖郭君神交已久,早已明白对方的请求。于是,他主动提出要回国帮助靖郭君。靖郭君知道齐貌弁去意已决,只好诚恳地说:“宣王不但恨我,对你的印象也很恶劣。这次你回国都,怕是凶多吉少。”

齐貌弁平淡地说:“我已决定了,我不怕死,请不要为我担心。”

齐貌弁终于得见宣王。

齐宣王说:“据说靖郭君最宠爱你,对你是言听计从呀!”

齐貌弁对此早有准备,专等这句话入题:“是的,他关心我,并很重视我。但我最关键性的主意,他并不采纳。事到如今,我也不想隐瞒什么,那是大王还当太子时候的事。我说太子其貌不扬,下颚突出,眼里带有邪恶的凶光,有谋反之相。我为主人着想,提议他早点下手,废立太子,以免将来不测。可是,靖郭君大声指责我,不许我再胡说,否则逐我出门。哎,他不听我之进言,果有今日,也是天命。还有一次,靖郭君回到薛以后,楚国大臣昭阳提议将一块面积两倍于薛的土地与靖郭君交换。我力主交换,一是面积更大,二是可远避宣王你的迫害,为什么不换呢?可是,靖郭君说薛是先王赠送的,虽然现在与宣王交恶,但不愿做对不起先王的事。更何况先王的宗祠在薛,怎么能连祖宗的宗祠都交给别人呢?如此,我的两次重要建议都被他否决掉。我只有离开他,回京都另谋出路。”

齐貌弁所述两件事,都是陷害宣王或对齐国不利的事,出自齐貌弁之口,自己认账,就使宣王确信真有此事。宣王因受他一席话所感,决定与靖郭君恢复兄弟情谊。

要达到这种求人的目的,以普通的方法说服,十分苍白,几乎没有什么希望。宣王十分清楚,齐貌弁是靖郭君忠实的部下,你替他说好话,说得越好,宣王越不信。反过来,以一个背弃主子又知道很多底细的人的身份说坏话,便打动了宣王,也拯救了靖郭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