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处世——进退之间觅平衡(1)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和人情世故 作者:冠诚


 

亦方亦圆是境界

“亦方亦圆”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那么何为“方”,何为“圆”?

一般来说,自然形成的都是圆的,人为修饰的都是方的。因此,方为动,圆为静;方是原则,圆是机变;方是以不变应万变,圆是以万变应不变。外表要圆(大智若愚),内心要方(清静明志);对己要方(严于律己),对人要圆(宽以待人)。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淤滞。所以,能成大事的人交际时亦方亦圆,方中有圆,圆内容方。能成大事的人在社会交际中,总能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他们都能掌握得恰到好处。

1.切忌自卑与自大

自尊是自我规矩,自我规矩便能自成方圆。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莎士比亚说:“假使我们自比于泥土,那我们就将真的成为被践踏的泥土了。”又说:“没有自尊心的人,即等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也要顾全对方的尊严。自卑与自大是两个极端,有人比喻说:“自卑与自大乃一手的两面,又好似刀片,两边都有伤人的锋刃。”这个锋刃不仅伤他人,还能伤自身。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最忌讳的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好为人师。以平常心待人,不卑不亢,这是成大事的人交际中的规矩,离开这一点是谈不上方圆的。

2.求大同存小异

要想达到在交际场合外圆内方的境界,成就大事,就必须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习惯爱好、性格特征,在交往中难免会有些摩擦,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尽量寻找共同的话题。但与人相处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失去自我。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看到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对新中国所持的态度不太友好,于是就在发言中说,我们不是吵架来了,我们是求同存异来了。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外交活动的灵魂的把握。会后,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来到我国使团住处拜访,表达了友好的意愿。刚刚成立的共和国就是从那时起开始逐步和世界各大洲的国家建立起了外交关系。

3.方圆有术,纵横捭阖

交际需要交谈,以传其情、达其意,起沟通、交流之效,从而协调、融洽与交际圈的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成功,要想成为成大事的人,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这是专家学者们的精辟见解。

第一,切忌背后议论人。

在与人接触交往中,要竭力避免背后议论人。不负责任的议论,不仅达不到交往的目的,而且会伤害感情。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尽可能不揭别人的短处。

第二,说话要有分寸、有条理。

与朋友、同事相处,有人总是抢话头,且说起话来没完没了,令人讨厌,时间长了就会被大家疏远。

第三,不显露有恩于别人。

同事、朋友之间总会有互相帮助的时候,可能你给别人的帮助多一些。但是,切不可表现出有恩于人,以免使对方难堪。

第四,不忘别人的恩德。

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要时刻记在心上。无论谁的帮助,不论得益大小,都应适度地向人家表示感谢。这样做,既增进了感情,又发扬了“受恩不忘”的美德。

第五,做不到的就不要说。

因对朋友说谎失去信任,这是极大的损失。所以,新老朋友相交,都要诚实可靠,避免说大话。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宁可不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