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处世——进退之间觅平衡(8)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和人情世故 作者:冠诚


 

1.引咎自责,自我批评

心理素质要过硬,态度要诚恳。若责任在自己一方,就应勇于找上司承认错误,进行道歉,求得谅解。如果主要责任在上司一方,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应灵活处理,因为目的在于和解。下属可以主动灵活一些,把冲突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给上司一个台阶下。

2.丢掉幻想,主动搭腔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即当与对方吵架之后,有时候谁见了谁也不先开口。实际上,双方内心却都在期待着对方先开口讲第一句话。所以,下级遇到上司特别是有隔阂后,就更应及时主动地搭腔问好,热情打招呼,以消除冲突所造成的阴影。这样一来,就能给上司或公众留下一种不计前嫌,豁达大度的印象。

3.不与争论,冷却处理

当下属与自己的上司发生冲突之后,作为下属不计较、不争论、不扩散,而是把此事搁置起来,埋藏在心底不当回事,在工作中一如既往,该汇报的汇报、该请示的请示,就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

4.请人斡旋,从中化解

找一些在上司面前谈话有影响力的“和平使者”,带去自己的歉意,以及做一些调解说服工作,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5.避免尴尬,电话沟通

打电话解释可以避免双方面对面的交谈可能带来的尴尬和别扭,这正是电话的优势所在。打电话时,要注意语言应亲切自然,不管是由于自己的鲁莽造成的碰撞,还是由于上司心情不好而引发的冲突,都可利用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解释。

6.把握火候,寻找机会

譬如,当上司遇到喜事受到表彰或提拔时,作为下级就应及时去祝贺道喜。这时,上司情绪高涨,精神愉快。适时登门,上司自然不会拒绝,反而会认为这是对其工作成绩的同享和人格的尊重,当然也就乐意接受道贺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下属偏偏遇到的是一位不近情理、心胸狭窄、蛮横霸道的上司,大搞顺者昌逆者亡,把下属的顶撞视为大逆不道,必欲将其置之于死地时,处于如此环境、如此高压之下,就没什么值得留恋,不必抱什么希望了。这时,就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三十六计走为上”。

人贵有自知之明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对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美满,会有极大的好处。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或者盲目自高自大,成为自大狂。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自我、发展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认识自我,找到优势,就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专家研究显示,人的智商、天赋都是均衡的,或许你在某一方面有优势,但在其他方面却可以弱于别人。

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不同的人,生理素质、心理特点、智能结构等必然千差万别。有的多条理,善于分析;有的多灵气,富有幻想;有的擅巧计,能于谋略;有的富形象,善于表演。只要比较准确或大致对应地找到自己的成功目标或方向,他的机遇就或早或晚、或近或远地存在于这个方向的轨迹上。

达尔文的《自传》表明,正因为他对自己的深刻认识,才使他把握住自己的素质特点,扬长避短,做出了突破性的成就。他十分谦逊又自信地谈到自己:“热爱科学,对任何问题都不倦思索、锲而不舍,勤于观察和收集事实材料,还有那么点儿健全的思想。”但他又认为自己的才能很平凡:“我的记忆范围很广,但比较模糊。”

“我在想象上并不出众,也谈不上机智。因此,我是蹩脚的评论家。”他还对自己不能自如地用语言表达思想深感不满:“我很难明晰而又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的智能有一个不可救药的弱点,使我对自己的见解和假说的原始表述不是错误就是不通畅。”

有的人在未发现自己的才能时,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长处,学无成就、做无成果。这可能是因环境条件或形势的迫使而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如同黑夜行路,坎坎坷坷。

客观地认识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对于你的成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你在一个你不擅长的方面辛苦拼搏,成效可能不会很大,甚至无功而返。

正好相反,我们要极力鼓励人们去追求现实的身外之物,因为毕竟只有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们今生今世过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们这辈子究竟活得值不值。但同时,我们也绝对不赞同将这些身外之物当做唯一。那些将身外之物当做唯一的人,当追求得到满足后,又会很迷茫,结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该往哪里去。于是,就会堕落,寻求感官享受。

由此可见,人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不但要建设极大丰富的物质家园,还需要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质,但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没有精神,任何物质都经不起人们的推敲;没有精神,任何物质都无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满足。

人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必须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描述。离开了这个描述,人就会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一个个十字路口徘徊,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认识你自己”被公认为希腊哲人最高智慧的结晶。一个不断经由认识自己、批判自己而改造自己的人,智慧才有可能渐趋圆熟而迈向充满机遇之路。

然而,一个人要想认识自己,又谈何容易?一辈子不认识自己而做出可悲之事的大有人在。在今天,还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于不认识自己,未充分理解今天这个社会中的情况,而受不得一点点挫折、打击,终日在唉声叹气、无所事事中把时光轻易地放走。

对于有些人来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自己不知道。由于难得有一个真实的参照系来评估自己,我们往往能够很自信地干傻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