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人情世故懂取舍才能左右逢源(10)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取舍智慧 作者:冠诚


 

做人不可一味傲慢

大千世界,众生百态。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骄傲而自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人常常表情冷漠,行为上喜欢独来独往,不爱理睬别人。这样的人看起来似乎很“潇洒”。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人情世故。他们常常遭到别人的反感和疏远,其结果往往是处处碰壁而寸步难行。

人们常常注意到的所谓清高、孤傲与怠慢,其实是一种自私心理。通常这三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使你孤陋寡闻,而其中害人最深的则是傲慢。

傲慢是粗俗。它哗众取宠、盛气凌人,往往摆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俗态。

傲慢是愚蠢。它故作高深,附庸风雅,其实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矫揉造作的不高明的表演。

傲慢是自负。它会使人觉得难于接近,只得敬而远之,或避而躲之。

傲慢是无知。它庸俗浅薄、狭隘偏见,表现出夜郎自大的心态,是虚荣和一知半解结合的怪物。

傲慢是流沙。它常常导致事业根基的崩溃。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崇尚平等待人。一般来说,越是才学丰富、见多识广的人就会越谦虚,文化层次越低、气量越小的人就会越傲慢。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谦逊的态度会使人感到亲切,傲慢的态度会使人感到难堪。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至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名士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见到杨万里后,开口就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

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后悔自己为人不该太傲慢。

要做到不傲慢,就需要注意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识自己;二是平等待人。

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傲慢的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不可一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压人。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有能人在前头。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傲慢的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狂妄自大,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虚心自知,才是医治傲慢的一剂良方。

傲慢之人必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必将遭到别人的厌弃。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你就切勿傲慢和过分强调自我。如果人人都注意加强品德修养,人人都谨防傲慢,那将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愉快。

掌握常来常往的技巧

“是亲三分向”,虽然亲人是比较容易求助的,但亲情也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必须时刻维护好。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亲情常来往,没事的时候常联系,有事的时候好帮助。

周仰天今年29岁了,能力很强,总想干点大事。刚好村里的鱼塘要对外承包,他有心把池塘承包下来,只是手头的资金还是不够。

他左思右想,想到了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是他母亲的表弟,按辈应该叫老舅的,在县城承包了一个企业,经营得不错,是县城有名的“土财主”。这位老舅倒是有能力拉他一把,只是关系疏远,贸然前去,事情肯定办不了。怎么办呢?他决定先把关系搞好,便和这位老舅亲近起来。他打听到这几天老舅身体不太好,时常犯病,就看准时机,拎了一大包滋养品,来到老舅家问候。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这位老舅心里格外高兴。自此,两家关系好了起来。周仰天隔三差五来看他的老舅,老舅则视周仰天如亲生儿子一般。周仰天一看时机成熟了,这天就拎了两瓶酒来到老舅那里,乘老舅高兴之际,把承包鱼塘资金短缺的事情说了。老舅表示大力支持,并借给他3万元。周仰天顺利地从老舅手里借到3万元,承包了鱼塘。周仰天求人的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因此,亲人关系和其他关系一样,在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如果遵循这些规律办事,彼此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

“常来常往”,首先表现在一个“往”字。意思就是说,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常到亲戚家走走、看看、聊聊,这样做是非常有益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