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实施科学的理财教育,培养孩子具有经济的头脑,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教育,而且是一种素质教育,更是现代儿童教育的当务之急。下面,我们不妨来品味一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儿童理财教育中的独特方式。尽管社会背景存在着差异性,但这些理财教育的独到之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美国,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理财计划
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学会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与人分享钱财。一般的美国人没有“铜钱臭”的思想,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名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便获得一点收入。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1971年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提出“生计教育”,即“职业前途教育”,就是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身,使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在接受传统普通教育的同时建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获得谋生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某种实用技术而已。1974年“生计教育”在全美广泛展开,专项投资6 100万美元,它的主要措施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实施相应的职业前途教育。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生计教育”在美国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明显影响是,美国学校纷纷办起了由学生自己经营的文具店、小百货店或食品店。这些商店由学校投资,由专门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经营,但从商店经理到职员全由学生担任,教师不直接插手管理。有些学校还专为学生开设跳蚤市场,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将自己不用的玩具和学习用品等拿来出售。结果学生在商品交易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获得了许多商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