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失去的10年(2)

末日经济 作者:(美)威廉·波纳


1991年7月1日,日本银行采取了所有中央银行在经济暴跌时都会采取的措施-放松货币政策。贴现率从6%降至5。5%。接着一系列降息开始了,和美国在2001年1月后的情形几乎完全一样。到1993年9月,日本的贴现率已经降到了1。75%,为史上最低水平。尽管如此,在1993年年底前,日本经济仍在走下坡路。降息运动还没有结束,1995年4月,日本又一次下调利率,降息幅度为1%-用《金融时报》的话来说,此时日本的利率“已经令人印象深刻地接近于零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名义增长率在泡沫时期基本上徘徊于7%,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则降低到接近于零。而生产利润则在1991年下降了25%左右,1992年又下降了32%。此外,破产增多,特别是涉足房地产和基金管理的企业。

在房地产价值上升时,银行急于借出贷款,而此时,银行发现几乎没有人来贷款了。银行评级下降。贷款在减少,存款在增加。1993年,日本的银行冲销掉不良贷款4。3万亿日元;1994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7万亿日元。尽管如此,银行离彻底清除坏账还很遥远。日本银行业基本稳定下来大概还需要10年左右。2003年1月22日,日本最大的银行-瑞穗金融控股公司宣布其损失高达1。95万亿日元,不良贷款高达2万亿日元。

到1994年,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还在上涨。人们普遍认为,消费的持续增长加上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该能够避免局势继续恶化。但是直到1994年年中-日本经济暴跌的4年半后-消费者物价指数才开始下降。这是从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之后,世界上第一次有一个主要经济体经历消费者物价指数膨胀。

一旦消费者物价指数开始下降,日本就步入了其经济史上罕见的焦虑不安的阶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还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也没有对策。“我们的财富正在溜走。”日本前财务省官员神原英姿在2002年秋天-阵痛开始后的第10个年头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这样表示。为什么消费者物价指数会下跌?因为消费者不再花钱,经济学家这样解释。那为什么消费者不再花钱?因为物价在下降。

在日本国内,消费者的支出正在减少(如果还有支出的话),银行不再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而企业也在努力削减工资,精简人员。日本消费者开始光顾二手市场。据说上流社会的人在邻居家的垃圾中翻找二手家具。坏账和不良贷款充斥银行系统,因而银行不愿意,也没有资金帮助新创业公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