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无国界市场的等距离原则(5)

无国界的世界 作者:(日)大前研一


至于说到产品战略,在无国界的世界实施管理,并非意味着实行中庸之道,也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品位混杂在一起,同时还受到普遍青睐,更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经营的偏好要排除将产品实现本土化的职责。打造世界通用的产品的想法,是一个不真实的奢望。

尽管美日欧市场的需求和品位变化非常大,但在特定的需求方面,如车辆的型号、大小上,三大市场还是有很多共同偏好的。以美发护发市场为例,日本美发公司对质地粗硬的黑发的熟悉程度,远甚于对质地细软的金发和棕发的了解。尽管它们也能够在美国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洗发水产品,这是它们销售额的增量部分,但还不足以使这些美发公司进入美国的主流市场。

回到汽车的例子上。Z型车在美国的需求量很大,日本有那么一个小群体,也非常喜欢这种车型。在销售旺季,尼桑公司一个月就能在美国售出5000辆Z型车,而同期在日本仅售出500辆。自然,这500辆的销量增加了收益,也扩大了当地经销商的业绩,但并不是他们销售业务的主要部分。到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市场的需求从动感型的小轿车转向运动型多用途汽车,Z型车的需求量急剧下滑,该车型也自然而然在美国城市销声匿迹了。

从来就不存在通用的“蒙太奇”汽车-后轴是日本制造的,刹车系统是意大利制造的,传动系统是美国制造的,那势必使各大洲的“心跳”加快。还记得那些小型画报怎么报道大型选美比赛的吗?它们往往会集中所有参赛选手身体最美的部分,制作一张合成图片-这个人的鼻子,那个人的嘴巴,另一个人的前额,等等。不过,这样的图片,从来都不会那么吸引人:由于缺乏与众不同的特征,看上去总是显得很怪异。当然,总有一些选美评委,他们虽然更习惯欧洲大陆的审美标准,但却能从日本人或拉美人的相貌上发现其特有的吸引力,甚至觉得这样的相貌更好。

然而,对某些产品而言,哈佛大学的泰德·莱维特所提到的那种全球化是最有意义的。最明显的例子之一,便是用电池作为电源的产品,比如相机、手表、便携式电子计算器等,所有这些都是“日本制造”,也就是说,这些产品所在的行业均被那些日本电子公司垄断了。是什么使得这些产品在美日欧大获成功?一方面,基于成本的大幅下降及全球规模经济效应,这些产品的价格低廉;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产品的设计方案,充分反映了美日欧核心市场上主要消费群体的偏好。产品款式的快速变化使得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时尚性”有了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基于此而作出购买决定的。

然而,同样是这些电子公司,却对其他产品采取截然不同的战略。以生产音响设备的企业为例,它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审美观和产品观供应产品。欧洲人喜欢体积小(可以放在橱柜里)、性能高的产品。美国人则喜欢能够竖立在客厅或书房地板上的大型音箱,看起来就像古代庙宇的柱子一般。当然,高端的美国消费者也喜欢欧洲的款式,但只占相当少的一部分。已经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上(像厨房设备)取得成功的公司,都致力于同个体消费者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而在需要进行安装的产品市场(如空调、电梯),那些成功的厂商则把重心放在与设计师、工程师和工会的互动上。再重复一遍,开发全球化产品的战略是不同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