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推手(1)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作者:程超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会议。中国领导人打算利用下一个5年的大规模经济和社会规划,使中国走向更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下一个5年规划里不再像以往强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更优质、更环保、可能也较为缓慢的增长上。

201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正式颁布。至此,我们相信,中国政府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已经用文件的形式作了制度性安排。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是基于“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的完成情况制订的。过去的5年是中国不平凡的5年。“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界博览会等重大活动,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阶段性成果。

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均实际收入水平方面,“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全面落实,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取得进展,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在已公布的22个主要定量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等15个指标超额完成或提前完成。

尽管“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但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在一些领域,改革进展依然缓慢,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要求“十二五”时期必须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把握时机。例如,经济增长模式仍没有扭转,甚至有所扭曲,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缓慢。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突出,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以投资为重点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客观上导致发展对改革的依赖程度下降,通过制度变革促发展的空间在压缩,包括投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性问题没有明显改善。总之,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方式,例如,以追求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途径,以土地批租和发展重化工业项目为主要特点,以行政干预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等。在内外发展条件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方式转型与变革的任务更加艰巨。

在部分领域改革取得突破的同时,一些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改革成效却不大。例如,垄断行业改革滞后,财税体制改革未能如期启动,积弊日增。此外,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尚未有大的突破。大部门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职能调整的阶段,中央与地方关系仍未理顺,创新体制的运行效率未有明显的提高。

为此,作为新的起点,“十二五”规划将定调新的国家方略。未来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