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战争是财富致命的灾难(4)

二战股市风云录 作者:(美)巴顿·比格斯


后来怎么样了呢?现在,当年的那位小伙子已经长了20岁,从那以后,他一直对股市持有熊市的观点。他发明的那个定量分析模型很有名,1988~1998期间,三次预报过“黑天鹅”的来临,不过三次都报错了。1999年,这个模型因为无用最终被放弃了。1988~1995年,另有10~12个聪明的年轻交易员也因为预计到了“黑天鹅”的来临而改变了命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在类似的交易中挣了大钱。我不能肯定,但是我想他们中间肯定有一大批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迷上了“黑天鹅”概念不能自拔,结果被这一概念弄得一败涂地,在2000年因新技术的出现而陷入绝境。

我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就是,“黑天鹅”的出现时间是完全无法预测的。千万不要迷上这一理念。尼采对这一点说得非常清楚:“长时间地盯着深渊,最后你就会变成深渊。”如果你是一个有钱人,就要拿出你5%的钱放到安全之所。再拿出5%的钱放到农场里。你还应该购买一些美国财政部发行的防止通货膨胀的债券。不过,在我看来,你应持有的比例是5%~10%,而不是50%。还是尼采说得好:“闭眼不看过去,那你就等于瞎了一只眼。沉迷于过去,你就等于瞎了两只眼。”

说到把钱存到保险的地方,在写作本书时,我读了大量富翁在战争期间把钱存到瑞士银行的故事。许多时候,家族的父亲在战前就把钱偷偷存入瑞士银行,留给自己的继承人。战后,瑞士银行严格依律行事(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有你拿出正式的账户所有人手续时,才会把钱交给你。相反,如果你拿不出来,他们就绝对不会付钱。

例如,埃丝特尔·萨皮尔是波兰华沙一个富有的投资银行家的女儿,父亲叫约瑟夫·萨皮尔。她家的公寓楼里有许多上等家具、银器和艺术品,还有许多居家仆人。当德国人入侵波兰时,萨皮尔家族逃到了法国。德国人攻入法国之后,把他们都逮捕了。埃丝特尔与父亲隔着监狱铁窗进行最后的谈话。“别担心钱的事,”父亲这样对她说:“我在瑞士银行给你存了大笔的钱。”他提到了那个开户银行的名字。他把手伸过铁窗,用手指在女儿的手心写,让她记住有关的信息。第二天,他就被转到了马德内克死亡营,从那以后,再没有他的音讯了。

战后,埃丝特尔在法国活了下来。1946年,她来到了日内瓦的瑞士信贷银行,要取走自己的钱。银行经理走了进来,带着一个文件夹,上面贴着“约翰·萨皮尔”签名的文件袋。她拿出了自己的护照,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还给经理看了父亲亲笔写的关于账户资料的便条。但是,银行经理却不给她那笔钱,向她索要她父亲的死亡证明。她气得不行,说:“我去跟谁要死亡证明?去向阿道夫·希特勒要吗?”但是,银行经理不吃她那一套。她在1946年又两度去那家银行。1957年又去了一次,1996年再次去找他们。可是都没有结果。后来是美国人进行了干预,结果那家银行在1998年象征性地付给了她500 000美元。可是,她在几个月之后就去世了,享年73岁。话说回来,那都是她父亲的错,因为当初是他自己在开户时加了那么一项条款。

许多银行的做法是这样的:如果在过了若干年之后,一直无法与账户所有人取得联系的话,那么储户的钱可以转到银行的保留基金里。这一做法让许多存款人大为愤慨,许多人写文章,著书立说,对此大加抨击。例如,汤姆·布维尔写了一本书,于1997年出版,书名就表达了其内容:《纳粹金条:瑞士银行与纳粹合谋50年全史》。我不相信有什么合谋的事情,银行当然得有银行的规矩。但是,这一个故事的教育意义就在于:你因为避难要存钱时,一定要跟银行签好协议,以便以后取钱时银行能够通融一些。并且,签订合同前应把银行协议的每项条款都看个仔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