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血与铁(3)

必和必拓:从矿山赌徒到巨无霸 作者:(澳)彼得·汤姆森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为必和出使海外。 1907年他赴欧洲旅行, 回程途经美国, 那里钢铁工业的新发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这次他又见到了以前认识的技术革新家们,他们增强了他发展澳大利亚钢铁工业的热情。 其中一位钢铁专家——来自费城的戴维·贝克(David Baker),在处理与德尔普拉特面临的问题相似的情况时, 似乎表现出格外冷静清醒的头脑。 德尔普拉特建议董事会聘请贝克, 对由必和领导澳大利亚钢铁工业发展做一次紧急的可行性研究。达令确保董事会批准了这个建议, 贝克携女儿前往澳大利亚。

德尔普拉特回国后, 在一封7页篇幅的致董事长的信中提交了他的报告:

“公司在南澳大利亚州拥有巨大的铁矿储量,这使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搞清,这些铁矿是否有比用作皮里港冶炼厂的助熔剂更有利可图的用途?

     [澳大利亚]对钢的需求一直在稳定增长,如今这种需求已经增长到如此程度, 大家

都认识到迫切需要在澳大利亚联邦境内建设钢厂……[对铁峰的]非常仔细的勘查和钻探使

我确信, 我们已经有了建立钢铁工业的坚实基础, 足够一代以上的人使用;我还确信, 此

处铁矿就质量而言是最好的炼钢原料。”

接下去他把纽卡斯尔和伍伦贡(Wollongong)地区列为“优质焦煤”的来源。 在列举相

对生产成本、熟练劳动力的充足程度、最佳地点(哈默克希尔)、各种高炉的类型以及他与州

和联邦政府部长会谈的结果后, 德尔普拉特得出了结论:

“我的意见是[原文如此], 毫无耽搁地马上开始工作至关重要。 其他人也很快会意识到澳大利亚对钢铁厂的强烈需求; 在这种事情上, 先行一步会带来巨大的优势……如果董事会决定进行下去, 我建议尽一切可能火速推进此事。”

他的报告上交不久, 戴维·贝克就提交了一份更为详尽的分析报告。在报告中贝克

以丰厚的预测利润数字支持了德尔普拉特的建议。 然而, 他反对德尔普拉特选择哈默克希

尔作为钢厂的所在地:

“制造一吨钢轨, 除必需的铁矿外,还需要近3/4吨的煤。 因为把一吨煤运至铁矿

附近地点——比如哈默基希尔[Hummocky Hill, 原文如此]——的运费是6先令, 所以在那个地点炼钢, 煤的额外成本是4先令1便士, 即1.02澳元。

    另外, 哈默基希尔极其缺乏淡水,而[伍伦贡附近的]肯布拉港(Port Kembla)由于太小、缺乏屏障而不能考虑。 因此我的建议是把高炉和钢厂建在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港临海的土地上。”

一星期后, 德尔普拉特在给达令的一封不同寻常的信中做出了回复:“关于这一点我与贝克先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我发现他是对的, 而我错了……纽卡斯尔肯定是我们能找到的最佳地点。”

然后他建议公司以25,000澳元年薪的5年合同聘请贝克为钢厂建设的总监。他说:“把工厂建好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时间; 要让贝克先生证明工厂能够实现他的承诺, 再给他两年时间并不算多。” 达令同意了。 贝克在纽卡斯尔设立了钢厂建设指挥部。

必和又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贝克是一位个子高高、说话轻声细语的教友会教徒(Quaker), 他在费城钢铁公司(Philadelphia Steel Company)工作了12年, 在伊利诺伊钢铁公司(Illinois Steel)当了3年经理, 然后又花了3年时间重振加拿大自治领钢铁公司(Dominion Steel), 最终成为一位工程顾问。他很快迷上了澳大利亚, 而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国家的钢铁工业的机会使他感到兴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