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对钢的需求量此时已经达到每年100万吨, 其中大部分需要进口。 必和在国内唯一的竞争对手是查尔斯·霍斯金斯(Charles Hoskins)的利斯戈(Lithgow)[1]工厂。 霍斯金斯接手的是一家命运多舛的公司,其起源是英国工业家约翰·莱萨特(John Lysaght)1883年试图创建的一家生产钢丝网的工厂。 它的地点离海岸太远,这意味着它永远不可能与必和平等竞争。 但是, 霍斯金斯确实计划把一部分工厂迁到肯布拉港。
贝克对竞争毫不在意, 他唯一关心的就是按期(3年)、按预算(150万英镑)把钢厂
建成并投入使用。德尔普拉特让他放手引进美国专家和技术, 他很快就组建了一支积极性很高的队伍, 开始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1914年3月27日, 约翰·达令在墨尔本突然去世, 留下价值150万英镑的遗产。 在此之前,他对必和投资钢铁工业的强有力支持已经得到了董事会毫不含糊的赞同。 到1914年6月, 德尔普拉特报告, 进展一切顺利:
“[纽卡斯尔的]高炉已经基本建成, 可以开始铺设内衬。 平炉厂地基已经打好,厂房将按期完成。 轧钢厂的地基还未完全完成, 但已经可以架设重型设备, 这些设备已经运抵工地。”
德尔普拉特报告中提到的其他进展包括:电厂建成并已投入运行;15台锅炉中的3台已经完成, 其他也进展顺利;焦炉工程进度符合要求;煤仓建成;200米长的舶位建好了一半;铁路线已经铺设完成;修理厂、办公室和仓库完成土建。
“在[南澳的]铁矿石采坑,新开辟的两个工作面显示出良好的铁矿质量;在哈默克希尔, 铁峰铁路线终点, 我们正在架设一组5台颚式碎矿机。
哈默克希尔的码头正在向深水区延长,工程已完成一半。 我们正在码头上安装传送带, 以便迅速装船并使船舶可以尽快驶离。”
即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8月3日爆发, 也未能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相反,这为建设钢铁工业增加了紧迫感, 因为钢铁工业能够向“为了国王和国家”的爱国战争提供至关重要的弹药和装备。 用德尔普拉特的话来说:
“如果任何外国胆敢威胁我们国家的独立, 它们会发现我们准备好了刀枪,这些刀枪掌握在我们最最勇敢的澳大利亚战士手中,我们的联邦就可以高声大喊:‘住手!’”
然而, 有关世界大战的这种爱国热情在布罗肯希尔的必和公司矿山却不那么明显。 但是颇有讽刺意味的是, 布罗肯希尔成了澳大利亚本土上唯一发生过近距离交战的地点,直到今天它还保持这项记录。 1915年1月1日, 1,200名男人、妇女和儿童乘坐敞篷列车离开布罗肯希尔前往斯蒂芬斯溪(Stephens Creek),参加传统的曼彻斯特联合会所(Manchester Unity Lodge)野餐会。这时两个打着土耳其国旗的男子从离铁轨50米远的输水管道旁边的土堆后面向列车开了火。 18岁的阿尔玛·考伊(Alma Cowie)头部中弹身亡, 这使乘客们陷入恐慌之中。威廉·肖(William Shaw)也被打死, 他15岁的女儿露西(Lucy)则臂部中枪。 阿尔夫·米勒德(Alf Millard)当时正在列车旁边骑自行车对管道进行例行检查,结果头部也受了致命的枪伤。
[1] 位于新南威尔士州蓝山(Blue Mountains)山区, 距离悉尼约150公里。 ——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