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海盗(6)

必和必拓:从矿山赌徒到巨无霸 作者:(澳)彼得·汤姆森


约翰·埃利奥特对必和密切注意是通过鲍尔德斯通开始的。鲍尔德斯通这位畜牧业人士与艾德士公司、自由党和必和公司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澳大利亚共同互助会(Australian Mutual Provident Society)[1]都有紧密的关系。埃利奥特说:“我当时是联邦自由党的司库, 所以吉姆·鲍尔德斯通是我的好朋友。 几年前他推荐我加入了澳大利亚俱乐部。”

鲍勃·霍克在执政不到两年时就在1984年12月举行了联邦大选, 因此埃利奥特和鲍尔德斯通并肩作战。 但是霍克大败自由党候选人安德鲁·皮科克(Andrew Peacock), 胜利回到总理府, 而埃利奥特则撤回到他在南亚拉(South Yarra)[2]花园街(Garden Street) 原IXL果酱厂对面高级套房里的办公室。

卡尔顿联合啤酒公司的琥珀色琼浆玉液已经占领了澳大利亚啤酒市场的一半,于是埃利奥特认为可以开始把全世界“福斯特化”了。 他准备一开始先在英国购买一个基地, 以便打入欧洲大陆市场。 1985年4月, 艾德士公司的战略人员彼得·斯坎伦(Peter Scanlon)和安德鲁·卡明斯(Andrew Cummings)飞往伦敦, 寻找最合适的目标。

看到两人的报告, 埃利奥特粗糙的脸上笑得绽开了花。 报告表明,资产丰富而又固步自封的英国酿酒公司属于世界上价值最被低估的公司。 埃利奥特认为, 由“蒂彻”(Teacher’s)威士忌和“必发达”(Beefeater)金酒的制造商联合酿酒公司(Allied Breweries)与食品和饮食服务公司J·莱昂斯公司(J. Lyons and Co.)于1978年合并成立的联合莱昂斯公司(Allied-Lyons plc)是“其中最死气沉沉的”。 J·莱昂斯公司拥有从1909年起就开始向公众提供茶和点心的“莱昂斯拐角客栈”(Lyons Corner Houses), 公司因此得名。 联合莱昂斯公司共有7万名员工,规模是艾德士的4倍, 是仅次于巴斯·查林顿(Bass Charrington)的英国第二大酿酒公司。

埃利奥特计划用17亿英镑(当时合34亿澳元)获得联合莱昂斯公司的控制权, 然后通过出售非啤酒部门收回12亿英镑,通过把该公司下属的7,000家客栈(旅馆和酒馆)50%的权益卖给客栈经营者而收回4亿英镑。 如果一切顺利, 他几乎可以不用花钱就得到一个在英国的酿酒基地。 但是首先他得找到必要的资金。

虽然埃利奥特像福斯特淡啤酒一样具有纯正澳大利亚风味,但他身上有种明显的兰尼恩[3]式的气质。他蓬乱的卷发、富有弹性的巨大身躯、昂首阔步的走路姿势和爽朗的笑声, 使他看来非常适合纽约。 而纽约也正是他筹资之旅的第一站。 他大胆地向投资银行家们宣布, 艾德士准备发起英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兼并活动。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 上面写着他的宏大计划的细节, 然后请银行家们掏出20亿英镑。 他并没有完全成功: 当他回到花园街时,只是获得了总额18亿英镑的的贷款额度。

巧的是, 布赖恩·洛顿这位保守得多的人物, 也企图在华尔街金碧辉煌的客厅里试试运气。他看到了必和公司广告战的效果, 因此决定鼓动投资者购买必和股票, 以尽可能使那些掠食者们在提出兼并要约时付出高价。 因为澳大利亚的主要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已经塞满了必和股票,他到美国去寻找新的投资者。 1985年5月, 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为必和在纽约和其他4个美国城市召开了会议, 洛顿和他的首席财务官杰弗里·希利(Geoffrey Heeley)向分析师、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大量散发必和公司的招股说明书。

美国人很有礼貌地听客人们说完, 然后提了一些尖锐的问题:当澳大利亚银行是更有吸引力的选择时, 为什么还要投资必和这样的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呢? 澳大利亚银行的一个例子是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 该银行的明星之一就是46岁的唐·阿格斯。



[1] 简称AMP, 是成立于1849年的澳大利亚金融服务公司, 主要业务有养老保险、投资和基金管理等。

——译者注

[2] 墨尔本近郊富人区之一。——译者注

[3] 达蒙·兰尼恩(Damon Runyon, 1880-1946), 美国作家、记者, 以描写20世纪30年代纽约的演艺界和黑社会而闻名。 ——译者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