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塞缪尔打电话给他认识的霍姆斯·阿·科特的律师彼得·佩特拉丘斯(Peter Petrachus), 安排在墨尔本中心商业区斯普林街(Spring Street) 霍姆斯·阿·科特的公寓见面。 塞缪尔说:“他是个十分奇怪的人, 是古怪和迷人的结合体。 他经常会让你坐上半个小时而自己一言不发。”
另一方面, 彼得·蒙德工作得非常努力。 他说:“我们决定在社会上更大规模地造势。在此之前, 必和公司不太喜欢公开大吹大擂。 但是由于需要赢得在感情和思想上的支持, 我的年度预算一下子涨到900万澳元,好把讯息传播出去。”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蒙德就创立了“必和优秀机构奖”(BHP Awards for the Institute of Excellence), 并邀请新南威尔士州总督、 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罗登·卡特勒爵士(Sir Roden Cutler VC)为首席评判员。 蒙德说:“这次活动在全国电视播出。 这是整个宣传攻势的一部分, 旨在改善必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试图使人们感觉到必和公司不应该被分拆。”
其他新措施也接连出台。 带有必和公司的澳大利亚地图图案新标识的广告在电视里进行“地毯式”播出。蒙德说:“另一方面是要对广告宣传的效果, 特别是对股东的作用进行测量。 在此之前, 很难让董事会严肃看待民意测验。 可现在他们定制了各种各样的专门测验, 不光是对普通大众的测验,还有对各种社会经济细分人群的测验, 特别是对公司股东的测验。
“我们需要使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相信应该击退入侵者。 结果是,普通非机构投资者中有85%强烈反对对必和进行任何分拆。 这一结果非常重要,不仅可以用于特别股东大会——届时股东的投票会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向他们显示公司得到了坚定的支持。”
吉姆·麦克尼尔计划于1984年中辞去董事长职务, 由詹姆斯·鲍尔德斯通爵士接替。 当时霍姆斯·阿·科特的收购要约依然有效。 即将离任和上任的两位董事长于1984年4月飞往伦敦, 向伦敦投资界保证他们不会让那位闯入者干扰必和公司的业务。事实上, 贝尔资源的要约最终只不过使霍姆斯·阿·科特在必和的股权上升到4.5%。
必和的股东没有理由为他们与管理层站在一起的决定感到后悔,因为布赖恩·洛顿公布前一个财政年度的利润达到4.42亿澳元,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钢铁部门的重组。 必和的钢铁部门自1982年以来遭遇了全球价格下跌的影响, 并且迫切需要进行现代化。
但这些还只是大戏上演之前的垫场, 约翰·埃利奥特只是偶尔关注一下,他正忙于扩张艾德士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业务。 埃利奥特靠必和奖学金上了墨尔本大学, “布罗肯希尔私人公司”是他的第一个雇主。 他说:“那个年代必和的问题是, 它是一个由钢铁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巨大官僚机构。我获得了经济学荣誉学位, 但是看起来必和并不能为我提供走上我所希望的道路的机会。 我想大部分奖学金获得者都离开了必和, 其中有不少相当聪明的人。 我1965年拿到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后, 加入了[总部位于纽约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当时麦肯锡在澳大利亚的高级合伙人罗德·卡内基(Rod Carnegie)后来当上了CRA[Conzinc Rio Tinto of Australia][1]公司的董事长。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对必和公司的利润情况做出详细分析报告, 因为必和公司准备聘请麦肯锡或其他一家咨询公司来做一项研究。 因此我花了3个月时间来分析必和公司。 最后我们没能得到那项工作。”
[1] 1962年由原英国力拓公司(The Rio Tinto Company)和澳大利亚联合锌业公司(Consolidated Zinc Corporation)在澳大利亚的资产合并组成, 两家公司在世界其他地区的资产则合并成为在英国上市的力拓锌公司(Rio Tinto-Zinc Corporation, 简称RTZ)。 1995年RTZ与CRA合并, 1997年RTZ改称Rio Tinto plc, CRA改称Rio Tinto Limited, 二者合称力拓集团(Rio Tinto Group)。 ——译者注